#想写小组S2#33篇_张宝林.回避与泛化_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把”字句习得考察

引言

本篇引言篇幅较长,结构与大部分不同,提出学界目前对“把”字句教学的普遍看法:“回避”是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主要策略。但有意思的是,学界又有研究论证出:“泛化”的错误率也很高。这一情况与一般的逻辑推理不太相符。本文的问题是:

1)“把”字句的习得究竟是不是难点?如果是,难到什么程度?学生习得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回避?回避了什么?

2)在存在回避的同时,为什么还有大量的泛化偏误?

3)到底回避和泛化,哪种是主要的?二者什么关系?产色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本文的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从字、词、句、篇、标点符号等角度,对全部语料的偏误穷尽性标注。

一 ”把“字句的偏误类型

二 讨论回避与泛化

回避:

真的是回避吗?

1)基于语料库发现,”把“字句的使用率,仅次于”是……的“句、”是“字句, ”有“字句,而高于其他句式,所以不提其他句式,只认为回避”把“字句是不够公平的。

2)母语使用者的语料库数据,”把“字句的使用率竟然还低于二语学习者。

因此,”回避“说站不住脚。

回避是策略?还是偏误?

是学习者的有意行为。但基于语料库研究,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回避“真的是学习者有意回避?

文献综述,策略研究论证出:学习者使用”把“字句情况,并非有意而为的策略,而是一种偏误。

回避的原因?

母语与目的语差异说,解释力不足。

本文从语言共性的角度,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解释。

泛化:

泛化的比例多大?

文献综述,论文,考察的语料规模和范围不同,结果也不同。泛化偏误率在35%左右比较接近实际。

泛化的原因?

1)主动学习

2)教学过度诱导

3)本体研究不足

4)教材误导

回避与泛化的关系

本文认为:都是偏误现象。二者关系密切,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回避:该用:把:,但误用别的介词或动词;

泛化:该用其他介词、动词,误用”把“

对教学的启示

1)应重视,但应适度

2)适当淡化”把“字句的教学

3)加强语义语用教学

4)加强介词教学

5)加强句式教学

6)虽然都是偏误,但对学习的意义和影响不同

(个人感悟:这一部分写得并不精炼,1)与2)重复 3)表述不清晰 6)无意义)

对测试的启示

……(个人感悟:无意义)


个人感悟:

1)这个研究基于语料库做所有偏误的标注,工作量极大。

2)注意到学界目前对“把”字句的回避与泛化的误解,进行论证。比较新颖,研究角度独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