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艺术探索 | 展望粤剧之今来

粤剧作为传统表演艺术,虽历经百年的岁月沉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华丽悦目的戏服、身形灵动的表演,但在当代愿意买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理由不外乎这几点:1. 题材老旧,无法切合时代需要,新生代难以产生共鸣;2. 表现形式单一,舞台效果不够与时俱进,看戏时容易感到枯燥;3 . 推广方式较传统,除了博物馆陈列品,每年举办的戏剧节,戏院定期上映外,民间能够接触粤剧的机会不多。

除了表演本身,粤剧团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变化。深圳沙井的万丰村一直有迎神赛会演戏的习俗,每遇祭祀、喜庆、宗族活动,都与演戏相结合,地方戏与外来的戏班打擂台。几个世纪以来,当地潘姓几代子孙对粤剧进行不间断的研究、传承和推广,推动万丰成为远近闻名的粤剧之乡。1998年万丰粤剧团挂牌成立,是当时深圳乃至广东省唯一的村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但好景不长,20年后,这个传承本土文化的粤剧团解散,只留下万丰粤剧这个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了。

祸不单行,大湾区各地曾风靡一时的戏院也在市场和资本的冲击下,不得不关闭或者转型成电影院等当下受欢迎的娱乐场所。如上篇结尾提到的广州和香港两地的老牌戏院。

难道粤剧这朵盛开在岭南大地、孕育于岭南文化土壤的艺术奇葩只能穷途末路吗?其实,包括粤剧在内的传统手艺、表演艺术都面临这样的尴尬处境。但越是危机,也越有可能是转机。湾区艺术探索一直寻求的是在当代语境下与传统文化重新进行对话,借鉴已有做法,提出新的思路。


跨界

20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转型是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遇到严峻挑战的主要原因。同样是表演艺术,话剧、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等新兴艺术样式地拥有着成熟的制作产业链和传播渠道。改革对于粤剧来说是必然的出路!在借鉴和吸纳新兴艺术形式的过程中,也会催生艺术形式,比如戏曲电影,它是电影和戏曲的跨界融合,原本两种不同的观众群体也因此被打通。

五月份上映过一部粤剧电影,叫做《白蛇传.情》,它不但成功“出圈”,受到电影界和戏曲界的双重好评,还被“挑剔”的新生代圈粉。剧本还是那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是对白是粤剧的唱腔和念白,电影场景则是借用了新媒体技术来展现古典优雅的场景。在早些时候风靡整个亚洲市场的teamlab的作品当中也有大量涉及过水墨和禅意的新媒体设计,对于经历过新媒体技术洗礼的当代青年们来说这样的场景可以说是完全踩在了他们的审美点上。

传统艺术除了能与现代电影技术碰撞出绚丽火花,其实还有其他的跨界方式。从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素材,成为不少艺术家寻求表达的方式。生于广州番禺的近现代绘画大师关良是戏曲人物画的鼻祖。他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技巧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用夸张的笔法绘制彩墨戏曲人物,他笔下的《三大白骨精》,逗人一笑的背后蕴藏着戏曲艺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了当代,艺术创作更加多元,戏曲元素与当代艺术进行后有了新的内涵。比如艺术家张海平的《中国戏曲》系列雕塑,通过对颜色的组合运用,解构了传统戏曲中的角色形象。


活化

跨界合作为戏曲赋予了新的面貌,但回归戏曲本身才是完成自救的终极秘籍。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近年来“活化”一词很流行。其实很多传统文化已经脱离了其原来的文化语境和使用场景,比如疍家人不再唱的咸水歌,变成了一种“死”的文化。因此只有将其重新赋予文化意义,重新融入现代生活,符合当代审美,才能从根源上保护它。这就是“活化”的含义和价值。

从03年开始,粤港澳三地将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这天是粤剧“下基层”的日子,现场派发免费戏票,众乐乐下的粤剧不再那么曲高和寡。但一年一天的嘉年华对于粤剧文化保育来说,有点杯水车薪。让粤剧融入生活,成为喜闻乐见的放松方式才是终极目标,香港的经验值得参考。

寸土寸金的香港岛上至今还保留着皇都戏院、油麻地戏院等怀旧场所。尤其是油麻地戏院,在2012年被改建成剧场,原本的建筑主体得到保留,用来推广粤剧文化。不管是大咖,还是新秀,都可以进驻表演。戏院在,戏迷就在。而西九的戏曲中心的存在说明粤剧还可以很潮,论外观,如彩灯般的传统和现代元素组合设计,绝对适合拍照打卡,论服务,除了在大剧场看戏,馆内还有个性化的茶馆剧场,提供边喝茶边看戏的传统戏园式服务、工作坊和导览。上篇提过搭棚技艺以及戏棚这种与粤剧文化相关的特色建筑。戏棚在香港流行已久,比起剧院,它有着更贴近民间的特点。观众看戏之余,可以了解戏棚的搭建方法,与粤剧名伶近距离接触,去后台画个同款妆、过一把cosplay的瘾……这些互动体验也是粤剧文化体验的一部分,只有这样,粤剧才能真正下沉到基层。


出海

出海的不止是产品,还有文化。粤剧是地方性的戏种,连接的是种族文化和本土记忆。靠海的岭南人喜流动,近代以来他们的脚步已遍布全球,不止港澳两地,还有东南亚华人聚集的新马,甚至北美、欧洲,都有着基数庞大的粤语族群,吃粤菜,说粤语,听粤剧是他们身份认同的标志。著名的粤剧演员薛觉先,就曾应新加坡邵氏兄弟公司的聘请,前往马来西亚演出,演出节目不乏《霸王别姬》这样的名作,大受当地华侨的赞赏。

除了出海表演,粤剧在海外也发展出新的形态。新马两地的老广成立了本土的粤剧团,比如新加坡当地著名的文武生邓秋侠率领的粤剧戏班,也在马来享有较高声誉。不过近年来,最吸引眼球的是英语版的粤剧了。新加坡华族文化节上曾上演过英语演出的《白蛇新传》,对白和演唱部分是英语发音,为了保证咬字和押韵,举办方也是“绞尽脑汁”。至于好听与否,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可否认的是粤剧革新的这条路子是越走越宽了。


上下两篇的粤剧浅谈,聊了粤剧的古往今生,倾注了作为岭南一份子守护传统文脉的期待。希望大家看粤剧的眼光不再停留“很土气”这样的字眼上了,没准以后粤剧也能成为亚洲的“百老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