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Ⅱ青青橄榄树——追忆远逝的三毛
文/城北听雪
每年的元月四日,是三毛的祭日。每每想起三毛,心里就涌起一阵莫名的忧伤。
三毛,本名陈平,祖籍浙江定海。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于四川重庆,一九四九年随家迁到台北,一九六七年孑然一身远赴西班牙就读于西班牙马得里大学,后读于德国歌德书院。一九七零年回国,因未婚夫卒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台,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其六年的荷西重逢。一九七三年,于西属撤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为此她的第一部作品《撤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从此也就享誉国内外文坛。一九七九年九月三十日,夫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同年三毛回到台湾定居。一九九零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她的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三毛上吊自杀,享年四十八岁。
从这短短的简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三毛那不平凡的人生,以及那伤楚的心。她采用了那种方式用来结束自己那年轻的生命,又怎么不是对生命的控诉呢。
(一) 三毛自杀那年,我是从报上(我记得是《中国青年报》)看到三毛自杀的新闻。我其实一点都不属于追星族,但三毛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吸引我的是她充满真诚的文章及传奇的一生。虽然细细分析起她的性格,也许她正是这种结局,但我依然很难接受她的死亡。
一生追求完美的三毛,以其清韵美丽又带点忧伤的文章给世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那么她上吊而亡死相必定恐怖。以这种方式离开人世,却是一个伤楚的残缺美,也是她人生最富哲理最辉煌的句号。因为三毛曾经说过,当笔墨不能抒发或达到自己所要的创作时,她要以“生命”再创作。荷西的死对她是一次重创,当滚滚红尘的浊浪要吞没她时,崇尚自然,不愿随波逐流的她自然会将生命押上,用来追随她那挚爱的荷西的灵魂,以她的人生最后创作一个完整完美的三毛。
但又谁能理智地接受这一事实呢?丹娜丽芙岛上的老人,如果三毛不再去,定会感到无边的寂寞。那些宝贝,那些石头,贝壳,那些画,还有那个汽车轮船做成的大沙发,如果三毛走了,定没有人来照料。
三毛的一生都是那么传奇与神秘。在众多的日神、月神、风神、雨神、自杀神中,她唯独对自杀神虔诚至极,也许对于她的生命结束是不是有一种暗示呢?
狐独与书籍是三毛终身的慰藉及伴侣。
三毛的狐独是因为有了书籍,三毛狐独时又以书籍为伴。正如她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中写到:“境由心生,镜却不由书灭黄粱一梦。窗外东方又大白,世上一日,书中千年。但觉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三毛也曾说过“出生是一场明确的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别一场出发。”三毛的死是一个神话的结束,谁又能说不是另一个美丽传说的诞生?
(二) 一九九二年的六月,我从《当代文学》杂志看到了贾平凹生先对三毛的悼念文章。对她的死(三毛),自己感到无比的悲痛,并为此写了两首诗。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生与死有门,佛与魔有门。
君与臣有门,夫与妇有门。
我与你有门,人生无限门。
门内有小鬼。英雄破门去,可怜有几身
吾本天门来,吾去天门关。
请问门前君,门是天还是网?
门上是蜘蛛还是太阳?门上坐何物?
噫呼,识者入门去,不知道者门要关矣!
——《录静虚人平凹禅门图致三毛》
三毛其实是个性情中的人。她的文章中是这样写到她与荷西结婚时的情景的:“结婚以前大胡子(荷西)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我说:“看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也嫁。”“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那只要吃饱钱也算了。”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就这几句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以这段三毛的自述中,我们就会被他们那种全真全纯的感情所感动。三毛跟着荷西,日子虽艰苦却幸福。彼此的真爱又岂能用言语表达。每天,三毛要枕着荷西的胸脯,听着荷西粗重的呼噜才能安然入睡。荷西是三毛的第一个读者。三毛这样讲述她对荷西的感情与依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胡子,包括写文章。如果有一天,荷西不叫我写作,我会毫不犹豫的停下笔来。尽心尽力做好他的妻子,尽力去做他所要有的贤妻良母。……
不必惊奇三毛会说这出这么一些句话。三毛是性情中人,其实她的大半生就是这样做的。后来荷西去世多年,三毛为了追寻《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的神秘传说,从台北飞到了新疆见到了她朝思梦想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作者——中国民歌之父王骆宾老先生并有了一段忘年恋。王老先生在九六年五月份去世的。在临终前还对三毛念念不忘。
谁又没有被他们所感动呢!
平凹先生为三毛所写的另一首诗《云水》,是最好的总结:
你有多少愁绪,你就有多少云。
我有多少柔情,你就有多少水。
水升腾为云,云降落为水。
我们却永远不能相会。
只有到了夜里,出现月亮,那该是我们的眼睛。
我看着你,你看着我
点点地淌下露珠的相思泪。
是的,三毛,海内外的千千万万读者,谁不在为你淌下点点的相思——之泪!
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了梦中的橄榄树。”当我们哼着三毛这首著名的《橄榄树》歌曲时,擦掉我们脸夹上的泪痕。是的,我们不要问她到哪里去了,请再看看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撤哈拉沙漠》,我们会找到先去的三毛。
既然三毛的一生追求说不清是痛苦还是幸福,不妨让我们以三毛自己的一句话送给自己:“试试看,每天吃一颗糖,然后告诉自己——今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注:城北听雪原写于2008年元月4日,2019年元月11日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