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旁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 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 之,远葬林野。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惮改悔,默然覆藏,自说清净。 或有知者,即语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不使缺落。汶今云何违犯所受,欲不忏悔?”犯戒者言:“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尔乃顿 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杀一子。今此比丘,亦复如是。
儿子死了,没法子用担子挑出去,再杀一个儿子就可以“停担两头”了,这样的人确实“怪未曾有”,把死了的儿子送出去,有很多的办法,可以抱出去,可以背出去,可以拖出去,可以抬出去,可以一头一个活儿子担出去,可他执着于那个“更杀一子”的法子而不觉其謬。而那出家修行的人,犯了小错隐藏起来,被人发现索性多作不善,无所顾忌地破戒犯错。像极了我们常说的破罐破摔,既然错了,再错一次又能怎样?错上加错便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可见守真是多么难能可贵,坚定初心 ,约束行为,再大的诱惑泰然处之,不给自己破戒的机会,自然可以洁白无瑕。
认人为兄喻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①,复多钱财,举世人间 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 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旁人 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则称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 若其债时,则称非兄。”人闻此语,无不笑之。犹彼外道,闻佛善语,盗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旁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犹向愚人,为得财故, 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
认人为兄的人哪里没有呢?你有钱了,你有权了,你有用了,自然天下皆兄弟,你有钱可以分点儿,你有权可以沾点儿,你有用可以用点儿,打着你的旗号一定可以畅通无阻,这样的兄谁不认呢?富在深山有人知嘛。而你没钱了,没权了,没用了,当然穷在路边无人问举目无亲友了,万一象那盗用佛语招摇撞骗被要求严格修行的人一样,被问到可不可以连带、可不可以担责、可不可以帮扶时,只好“则称非兄”,岂不难为煞人。
山羌偷官库衣喻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 之,应在手者,著于脚上,应在腰者,返著头上。王见贼已, 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著,云何颠倒,用上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借以为譬: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羌者犹如外道, 窃听佛法,著己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 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 著,亦复如是。
山羌偷了官库里的衣服,说是自家祖传的,却不知如何穿戴,前后颠倒,上下混乱,让人一眼识破“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想象那个山羌穿着"不识次第,颠倒而著"不伦不类的衣服,有力地证明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小偷,真觉得可笑之极,而那 “窃听佛法著己法中”因为不解内涵而上下迷乱的外道则更可恨,他们煞有介事地把真理说歪了把真相说混了,象那些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打着养生旗号的伪医学,岂不把水搅混了把人带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