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贩卖故事的流浪音乐铺,在广州掀起不靠谱狂欢。
2017年的4 月 28 日,一个略带调侃网红茶饮品牌的“喜茶”的快闪店——“丧茶”现身上海,仅存四天便刷屏全国,快闪店的概念因而广泛进入大众视野。到如今,已是快闪泛滥的时代,快闪咖啡馆、快闪彩妆店、快闪餐厅比比皆是。
但是你听说过音乐快闪店吗?或者说,音乐也可以有快闪店吗?
加一、文振、小2,三个90后回答说:可以。于是国内第一个音乐快闪店,士多里StoryStore出现了。
关于团队的成立,三人表示,这是个“不靠谱”的团队。
品牌发起者加一,一直对音乐有着痴迷,大学时代自学音乐、编曲。“我发现大多曾经对音乐热爱的人,到了面临生存的时候,选择了离开这一行或者广州这块土地。我希望我能用它在这里获得价值,但这一次要‘变’。”带着这份“痴”,加一找到了文振和小2,两个同样不靠谱的年轻人,一拍即合,一个贩卖故事的流浪音乐铺,开始在广州掀起音乐的不靠谱狂欢。
他们发起“逃离音乐现场”、“旋律味道街”、“不着边际派对”、“噪音沙龙”一系列活动,把音乐现场、美食市集、社交派对、艺术展览、沙龙融合一起,在这些音乐主题的大杂烩里,释放年轻人的最大热情。
作为一个不懂音乐的圈外人,文振说,之所以想和加一、小2一起坚持下去,发展士多里,是因为可以帮助更多人实现音乐梦想,最重要的是,可以把更丰富好玩的音乐体验带给每个人,“我不懂音乐,但丝毫不影响我热爱音乐。”
他们的“一日音乐人体验室”,提供了专业的音乐培训,让大家看到音乐的孵化过程。“音乐不只是一个结果,我们想让大家看到创作的过程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还为有音乐理想的年轻人,提供培训,打造平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更加理解和热爱音乐。这也是加一、文振和小2的初衷。
“虽然没有钱,没有背景,但是肯做的话,是可以做出来的。”小2说。
士多里的一路走来,他们也历经波折。“活动之前的那种感觉,简直比产前抑郁更加抑郁”。在士多里第一站中,他们曾遭遇各种突发情况和危机公关,“我们经常会回想起上一站的这些故事,自己更为此卖掉了大部分乐器,太难忘了。” 加一说。
但就像他们在第一站中的宣言:年青#就要#不靠谱。
年青如我,何必循规蹈矩。
这家音乐快闪店,贩卖故事的流浪音乐铺,还会继续为音乐造梦。
12月9日(周六)晚上24点,1200bookshop体育东店,深夜故事146期,音乐快闪店士多里闪进1200bookshop,士多里联合创始人加一、文振、小2讲述他们为音乐造梦的全过程。
以下根据深夜故事146期整理:
从圈外走到圈内
加一:我是96年的男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音乐,在新华书店买了200多的一把练习吉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band队。后来我进了佛山一家琴行,它跟别的琴行不一样,那里没有老师,没有正式的课程,有的只有一群野孩子自己玩吉他。通过这种跟市面上不同的音乐教育方式,让我开始感觉音乐的魅力,音乐无声地进入我的世界。
我大学是学经济学的,但一直有接触音乐,保持自己的喜好。我大一用三个月兼职的报酬报了一个即兴伴奏班,我想知道一首歌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我在那里学即兴编曲、和声体系。
作为学生,录歌、买设备很受条件限制。我做音乐的地方就是所有我生活中能接触的场景,比如在宿舍搭建音乐台、共享的短租空间、酒店、1200的地下室等。我觉得做音乐可以不受场地的拘束,也没什么条件可以挑剔。我接触的是野生状态的音乐,不是很专业,但是也坚持了下来。
大学毕业后,身边很多朋友面临社会抉择。我是读经济学的,要么去银行,要么去证券机构、投资机构。音乐这一行,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到了人生的分界点,有些人会选择离开这个行业,或者离开广州这片土。但我热爱广州,我不想离开这里,我想用我的梦想为这片土地创造点价值。
音乐人是一个有态度的群体,大众对音乐人或者音乐市场是有隔阂的。当时我感觉平常大家接触音乐,要么就是听歌,要么就是看演出,对于作品成型的过程接触比较少。但我觉得音乐真正的魅力其实来自于它还未成品之前。
所以当我还没毕业,就开始做一些音乐相关的实验。当时1200有一个市集,大家都是买手工,艺术品或者街边速写,但是音乐的展现形式非常少。作为一个业余的音乐创作者,我就想能不能让大众参与到音乐领域,提高大众的音乐素养?所以我做了一个音乐成品放在市集里面呈现。
于是我去了荔湾买了很多卡带、CD、黑胶,做了一个关于音乐的展位。很多情侣走进我们的摊位。比如,想点歌送给女朋友,想表达什么情感,什么风格等需求说出来之后,我们就会安排音乐人用半个小时简单做一个伴奏去呈现,用U盘或者卡带让顾客带走;我们也会让他们参与到创作过程当中,告诉他们音乐人是怎么把一个想法变成现实,一起把一个热腾腾的东西呈现出来。
当时我的实验做了两个周末。130多个人进入摊位询问,13个下单。这个比例不大,但我觉得也Ok。通过实验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但这个实验总体是比较失败的,我没有办法把它真正推广到身边有资源的人。
两个世界的人也可以相互理解,音乐和快闪店也能结合
小2:听完加一的故事,我想问下文振,在士多里成立之前,你对加一这个人有印象吗?
文振:我大一就认识加一。当时我对加一的印象就是爱音乐,就算他花两块钱吃一个面包做饭,都要去上音乐培训班、买乐器,做各种跟音乐相关的事。另一个印象就是,爱折腾。加一对生活很认真,三四点起来煮糖水喝,练毛笔字,六七点又开始睡觉了。
加一:说回这个实验,很感谢当时一位摄影师朋友拍到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小朋友在我的摊位玩音乐体验,很开心玩了十几分钟。一开始我是站在商业角度去做的,但市场反响不太好,我就想放弃,但看到这张照片,想起我做这件事的初衷——把音乐普及性的东西带给大众,把音乐的文化积淀在大众之中铺开,让大家知道,生活之中应该有音乐,它能带给你们快乐。
之所以想开一个音乐快闪店,是因为快闪店很火。我当时收集了很多资料,发现中国没有“音乐快闪店”这样一个概念,所以我想把这个概念做起来。
小2:当时我在1930第一次看到这张图,我觉得可视化音乐工作室就是让大众可以看到一首歌从0到1的过程。我自己不是做音乐的,但我决定支持加一的梦想。我觉得音乐人跟普通人是有距离的,而思维的多元化,让两个世界的人可以相互理解,尝试去了解对方想什么。我觉得这样很酷,开一家音乐快闪店很有意义。
我们也有一个顾虑,加一只为音乐人做事,但我跟文振不懂音乐。音乐可以帮助例如消费者,品牌这些群体吗?不是音乐相关的品牌能够用音乐营销的方式打响他们的品牌吗?我们从这个出发,有了接下来的一些碰撞。
文振:当加一4月份到1930找我们聊他想法的时候,我们是一头雾水的。当加一讲到他怎么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会觉得“为广州的音乐圈子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这种想法很虚,纳闷这东西这么能成呢?我跟小2是做互联网营销的、做公关的,我们就在思考怎么把这个东西落地,做一些商业化的尝试。
不靠“谱”的人才是好的音乐人,音乐可以有更多玩法
文振:我们第一站有一个很不靠谱的口号——“年青#就要#不靠谱”。我们想,能不能用活动来表达我们标榜的很不循规蹈矩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呢?所以我们想到这个不寻常的口号,并不是“未来会更好”,而是“年青#就要#不靠谱”。有了这个不靠谱的口号,我们就要找一些不靠“谱”的团队。
小2:不靠谱的“谱”是音谱的谱,加一说凡是靠乐谱去做音乐的人都不是好的音乐人,不要照着乐谱来创作,才会有更好的灵感。
文振:到目前为止,我们团队有13个成员,分别负责招商、设计等。这样一些很不靠谱,有高有低(低不是能力低,而是指他某一方面很突出)的成员,成就了现在士多里的形式。
小2:我们团队目前大部分都是兼职,所以更显得不靠谱。那么士多里到底是什么?士多里,Story Store,有丰富内涵的、有故事性的一个名字。
文振:Story是一个关键词。当时我们第一站是在很有港式跟广式风格的西关,士多是里面很场景化的一个元素,把Story跟士多(Store)结合起来就有了士多里这个名字。我们是希望通过音乐人或者是用音乐的形式更好地让消费者玩起来,把音乐变得跟好玩。加一是一座桥梁,他把一些很专业的独立音乐人介绍给观众,让我们圈外人都能够了解音乐的形式。
小2:士多里——一个以音乐体验为核心,以音乐社交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营销活动品牌。看起来很长,分开来讲就是,音乐体验是我们主要的业务,音乐社交是我们主要的形式,音乐营销是我们的目的。
文振:我们每个月都会办很多音乐主题的活动,可能是一个市集,或者在音乐节里面设置展览区,或者办音乐演出,这个我们称为音乐体验。我们九月份在正佳Hi百货设置展览区,摆一些乐器,让大家体验音乐人是怎么排练、编曲的,帮助音乐人更好地跟观众玩起来,也让地产商有一些更鲜活的IP资源。我们有很多音乐社交的形式,像AGA的明星见面会。在这个过程中,粉丝之间可以成为好朋友。音乐社交是我们主要的形式,同时也通过音乐营销去推广品牌。
讲白了,就是用音乐连接品牌和消费者。加一本身的想法就是音乐人可以有更多出路。音乐人除了出名,还有其它实现价值的形式。士多里帮音乐人建造桥梁,让一些商家一些品牌,地产商可以跟消费者玩起来。
入坑痛与泪,练就避坑宝典
小2:接下来讲我们的痛与泪。当时第一站去了西关,距离上下九500米,人流量很多,但是从上下九走过来每10米人流量就会直线下降,到演出地几乎没人。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很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加一:当时接到地产方万科的需求,他需要新元素的加入让这个创业园区盘活起来。于是我们在一个500平方的空间做了很大的改造,把它变成一家音乐快闪店。
小2:十几个人要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把一个500平方的空间改造成一个活动现场。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策划。还有一个错误的地方,一开始我们很执着于细节,但没有全局观。这是我们第一站遇到的一个坑。
文振:我们花了整整一个星期布场。因为缺钱,我们很多东西只能人手去做。其实作为主办方的我们应该去做统筹,细节方面应该让品牌方自己去展示。
小2:后来我们把每一个小的房间分给不同的合作方让他们自己去布置,最后才拼成了大家看到的第一站士多里。
当时我碰到了一些公关问题。我们搭建的舞台占据了公路,遇到附近的居民的投诉,我就上门去跟他们沟通,居民也表示理解,最后还跟我们成为朋友。之后的每一次小活动我们都挨家挨户地请他们来看,跟他们保持良好关系。
文振:除了居民,我们跟一些合作方也有一些公关上面的问题。
小2:活动第一天没什么人,我很怕也很不开心。因为我是负责商务的。我怕商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营销效果。到了开会我发言的时候,我一开口就指责别人,搞到团队气氛很僵。从那次我认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团队里面都是很重要的,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波及其他人。慢慢地我们就学会了调整自己,以大局为重。
文振:其实小2应该是团队里面压力最大的,她直接对接商家、品牌方、各种合作方,帮我们挡住了很多压力以及不被理解的眼光。第一站我们经验不足,能力也不足,钱也不足,吃了很多亏,也得到了很多教训。
小2:我们前期只宣传了总体活动的时间。当没有具体宣传子活动,导致前两天活动没什么人来。后来我们及时做了调整,以小活动做宣传。给做活动的朋友一个小提醒——把整体一个活动包装得再怎么好看,没有用,要落到具体的某一个点,用点抓住观众。
之后越来越多人来了,到最后一天,我们办了一个Beyond专场,来了1600多人。
士多里VS其他音乐平台
加一:在我们做完音乐快闪店以后,过了半个月QQ音乐的快闪店火火热热地做起来了。这就是有钱跟没钱的差别。
小2:我们开音乐快闪店的时候有媒体报道,我们就很开心很兴奋。结果本个月之后,“国内首个音乐快闪店——QQ音乐空降三里屯”,然后我就整个晚上睡不着。
加一:但是在商业上边,我们尽量不会对外这么说。当时是想做音乐快闪店这样一个噱头,现在我们不在意这个噱头了,我们就是做一种音乐体验的活动品牌。
小2:士多里对比QQ音乐其实是有挺大差别的,QQ音乐是一个大品牌的营销活动,我们是属于一个平台型的。
文振: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士多里是平台型的,是展览的主办方,每个品牌方其实就是参展方;而QQ音乐是一个大品牌,他们做了一个展位,自己玩。但很少有品牌能像它那样支撑一个快闪店的营销。那些中小商家,想做快闪店的营销,又没钱,那怎么办?
这时,我们出现了。我们希望通过士多里整合、传播,服务这些商家,让他们可以在线下开一个快闪店,增加他们的销售或者扩大他们的曝光度。我们大概就这样区分平台型跟品牌型。
加一:我在士多里是负责音乐资源的,自己是在一家音乐公司做项目策划和运营相关的东西。很多人问士多里怎么赚钱?
我们不是通过体验去收消费者的钱。国内还没养成听音乐付费的习惯,更何况只是体验音乐相关的活动?我们帮助中小型客户去做音乐类的营销,给消费大众传输我们的音乐内容。士多里很幸运,虽说到现在只成立了半年,我们很感恩。我们的合作方也很感恩我们出现,给予我们一种包容。
小2:原本在音乐圈里面有很多固定的板块,比如艺人板块,音乐制作板等,它们已经固定成型了,但它们没有一个输出口。这些板块单打独斗去面对每一个受众,它们是断层的。士多里出现了,也通过很多靠谱的协会帮我们,把音乐这条链变得完整了。我们可以帮助上游更好地链接下游,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觉得我们这个音乐工厂以后会发挥更有价值的地方。
士多里的未来发展
音乐、营销、社交的活动平台。这是我们最新的定位。
文振:我们的模式需要打磨。我们的发展其实很简单,更多的是需要一个个活动,打磨,沉淀下来。
9月我们在正佳搞了“一日音乐人”体验活动,这是我们最初的梦想。因为这个活动,因为我们的存在,让Hi百货多了音乐气息和体验元素。
11月我们在羊城晚报办草坪音乐节,装扮涂鸦墙。
今年最后一个活动——“18岁博物馆快闪店”,我们想做一个小学的征集活动,大家如果有对18岁的回忆,或者物品,可以到士多里公众号留言,我们会把你的故事变成一个真正可以展示的作品,展现在海心沙跨年的舞台现场。
Q&A
Q:我是在士多里出现之前认识加一。我想了解下士多里目前的发展状况,它现在是否盈利?
A:
文振: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13个人为什么没有解散,而是一直做下去,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在做的是有意思有前景。我们是一个不靠谱的团队。目前能够实现自我造血。
小2:我们有想过放下手头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士多里,未必对这个团队是好事。比如我,是在音乐公司,如果我们脱离了工作岗位,或许我们能够链接到士多里的资源就更少了。我们很珍惜工作的身份,它可以为士多里带来很多资源。
我们第一站是求别人来,但现在可以跟合作方谈价格,这是一个转变,相信士多里的未来会更好。而且在这个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失败得够多才有足够的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加一:我们一路错下来,在错之中摸索自己的定位。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一路有错误,也有惊喜地玩到了现在。
Q:在多元化的社会,音乐可以跟其他的艺术形式有什么合作方式?
A:
加一:音乐肯定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产生碰撞。我们不会觉得音乐只是从耳机听到或者只是在音乐会现场蹦蹦跳跳。音乐本来就是艺术,艺术本来就是相融的东西。音乐是声音,可以跟视觉,触感,味觉产生化学反应。这也是士多里未来的可能性。
Q:我觉得你们不仅仅是在做音乐这件事情,我们传统对音乐的了解是歌曲。你们现在对音乐的包装已经是制作音乐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吗?
A:
小2:我们把音乐摊开来,让圈外人了解音乐本身。另外,在这个链条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价值,包括商家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