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安安静静地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
父亲临走的前一天晚上,还在和我通电话,很开心地聊着天。我让他多吃点东西,好好养身体。等再来深圳,我一定陪他和妈妈去香港,游一游维多利亚港。
父亲嘿嘿笑着说,去过北京了,去过武汉了,去过广州、深圳了,以前根本想不到,这辈子能走那么多、那么远的大地方。更没想到,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想吃啥都有。香港估计是去不成了,心里却没啥遗憾。让我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别操那么多心了。
在深圳生活了那么多年,总以为以后的机会还有很多,竟一直没有带父母去一河之隔的香港看看。这事在一次次耽搁中变成了心里永远的梗,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走了,心满意足地走了,安安静静地走了。
打从记事起,父亲就总是这样:满足,安静。他一直守在你身边,却又安静到让你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以至于他走了很多年,仍觉得他还一直在身边,不曾走远。
父亲在的时候,家里不管有什么重要事情,一般都由妈妈决策和领导。父亲是妈妈不折不扣的粉丝,总是安安静静地守在一旁。他很少发表意见,更别提做什么主。父亲从来不刷存在感,也不在意自己是否得到了家人应有的重视,仿佛天生就应该这样。
其乐融融中,我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顺当。周围邻居或是大家庭成员,遇上大事或者难事,都会主动来找妈妈商量求助。妈妈虽然劳心劳力,却也乐意抛头露脸,出谋划策,张罗操心。
干得多了,或是累了,妈妈偶尔也会发发牢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拿父亲出出气,埋怨父亲遇事不出头,不知道操心,撑不起事。每当此时,父亲总会呵呵笑着。被妈妈逼得急了,也会说几句比较中听的话:
“你安排得很好哩。我就是把脑袋搬下来,也想不出你出的那些主意”。
“你就不能也想想法子吗?”
“没有了。你的办法就是最好的。”
“那我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也是对的?”
“西边的天,确实开始有些红了。”
父亲抬头往西边看看,很肯定地说。妈妈扑哧一声,气得笑了,又风风火火忙活去了。
父亲就是这样,连妈妈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也随声附和着,支持印证妈妈的说法。他对妈妈不仅言听计从,更是服气,发自内心的服气,以至于有些纵容。妈妈给旁人讲道理,他搬个小板凳认真听;妈妈不管干什么,他一路陪伴;妈妈喜欢打牌,他坐在旁边当观众;妈妈倡导点什么,他总是第一个带头响应。
也难怪,自从妈妈踏进他家门,半是长嫂半是娘,如果不是她敢冲敢撞,机智灵敏,公道正直,勤俭持家,这个家早就散了,早就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父亲最清楚这一切,他知道自己没有妈妈能干。他能做的,就是不给妈妈添乱,更不能添堵,他要做她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呵护者。他不需要用刷存在感,去证明一个男人的权威,他用无原则的信任和支持,来障显一个男主的胸怀和强大。
父亲的情感有点像陈年老酒,时间越长,品起来越香,越醉人。在我小的时候,对父亲的情感和爱理解得不深不透。看父亲总是沉默寡言的样子,以为他没有什么主意和想法,情感也不丰富,是个平淡如水的人。
第一次对父亲认识的改变,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那时我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因为学校离家远,平时住校,周末住在县城的大姐家,一个月左右才回趟家。
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学习越来越紧张,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天,很少独自出面的父亲突然来学校看我。
只见父亲很小心地抱着一个挂包,待我走近,一股浓浓的香甜味从包里溢出来,沁人心脾。包里装着的,是我最爱吃的甜瓜,是父亲亲手栽种的甜瓜。
内心一阵狂喜。
父亲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来,一层一层拨开包装,递给我说:快吃吧,已经熟透了,甜得很。本来想等你回家时,才摘下来吃,更新鲜。
接过甜瓜,咬一口,那甜直入心,直入肺,眼泪却立刻在眼眶里打转转。依稀看见父亲佝偻着背,在甜瓜地里,早早把长得最好的甜瓜,一一记在心里,每天去小心伺弄几下,摆弄摆弄姿势,估摸估模长势,对着它喃喃低语。每当有县城的客车路过,便热切地抬起头来眺望,一直目送那客车消失在尽头,盼着那个身影突然出现。
“你已经有两个月没回家,想你了。知道你最喜欢吃这个,我把咱地里长得最好的几个,都藏着留着呢,每天悄悄去看看,连你妈妈都不知道。舍不得卖,也舍不得让你哥和你弟吃,一直在等你回去。再不摘下来,就要长过头了。”
平时不爱说话的父亲,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然后傻傻笑着。一下子暴露了心底的小秘密,有些不好意思。
我的心头突然一震,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内心深处的细腻和饱满。父亲不是情感不丰富,他只是不喜欢表现,更不善于表达。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当什么角色。他安静地在舞台旁候着,随时准备替补上场,而把真正的舞台和镜头留给勇敢智慧的妈妈。
那一刻,我突然就懂了父亲,懂了这个不言不语没脾气的父亲。懂了那心中盛满对家人的爱;懂了妈妈为什么总能精神饱满,充满激情;懂了家里日子越来越好的更多原因;也懂了宠辱不惊、安静相守的强大力量。
“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如果你心中堆满爱,如果你愿意让心爱的人,傻傻地笑,何不发自内心地说一句:
“西边的天,确实开始有些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