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
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贪心。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欣然的接受,或许是最佳的赏赐。我无法将二者分开。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准确地说,我希望,不论我做什么,你都能点头称是。
沮丧是我们为了迎合社会而付出的代价。如果你要过得快乐些,我想请你想想,为了改善你的生活,你希望他人做些什么?
她:“当我说需要别人的关心时,我实际想要的是,即使我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需要,其他人就能考虑到我的需要。而且,我希望我总是能得到这样的照顾。”
我:“谢谢。如果是这样,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你的愿望很难实现。”
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在印象中,如果我没照你说的去做,你就不会尊重我。如果我知道你并不想使唤我,在你叫我时,我会乐于回应你。如果你高高在上,像个盛气凌人的老板,你将会发现,你一头撞在了墙上。当你反复提醒我,你为我做的各种事情,你最好准备再次碰壁!你可以大声抱怨、责骂,但我仍不会去倒垃圾。即使你现在改变方式,我也需要时间忘记不快。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a)观察,(b)感受,(c)需要,和(d)请求。
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
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他现在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1.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重要的是,我已经不再把他的话看作是对我的攻击,而注意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太太:“你从不好好听我讲话。”
我:“听起来,你很失望。你需要体贴,是吗?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很惬意。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a)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b)他会停止谈话。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那些被我们看作是恶魔的人,其实还是人。只是有时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和我们的相通之处。我越是专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我就越把他看作因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感到绝望的人。
倾听亲人也许极为困难。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如果我们的行动是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失去生活的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动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快乐将会伴随着我们。
为了讨人喜欢,我们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嫌恶,我们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情。
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赞同永远无法给予的。
如果为了避免内疚,我们将活得可怜兮兮;如果为了活出对他人的爱,我们的生活将充满乐趣。
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评判他人是什么人,更有益于生活。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想起那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的想法——我们认为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我们还给人贴上各种标签,并说长论短。请留意我们头脑中“我不喜欢抽烟的人……”之类的想法。然后,问自己:“我不喜欢他们……,是因为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而不是考虑他人有什么过错。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如果那个孩子动手打了叫他外号的同学,我可能会和他说:“看起来,你很生气,因为你希望得到尊重。”如果他肯定了这一点,我会接着表达我的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带有任何的指责:“我很伤心,因为我希望我们既能得到尊重,又不树敌。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探讨,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得到尊重?”
我希望他基于怎样的原因去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情?
我们彼此相互依存,我们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愿望。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是的,看到他们这样开车,我真的很害怕;我希望,他们在开车时能注意安全。”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可以释放压力。
个人的成长是通过与他人的坦诚交流来实现的——在交流中,彼此能够自由地表达内心的软弱。
“她现在是什么心情?她有什么需要?和她在一起,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的心情反映了我怎样的需要?我想请她作出什么决定或采取什么行动,以使她能快乐些?”
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时,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注意倾听别人所表达的感激:我们做了什么有益的事情,他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及这激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在心的事实。
当我们生活在平静、爱与和谐之中,我们也就融为了一体。
在别人表达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耸耸肩说:“哦,这没什么。”
如果我意识到我的能力是生命赋予我的,我就能够同时避免自我膨胀和假谦虚。
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有那么伟大。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不够完美,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无比强大。
我们的光明,而不是我们的黑暗,让我们心存畏惧。你是上帝的孩子。你的小心翼翼帮不了这个世界。
缩小自己,好让周围的人在你身边不会觉得不自在,这并不明智。
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
当我们让自己的光芒闪耀,无意中我们也允许了他人散发光芒。
一旦我们从自我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存在,也会让他人得到解放。
如果无法向那些对我们的一生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表达感激,我们会感到多么悲哀啊!
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得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
她想到的是人们的感受和需要。如果他们饥饿,就给他们食物;如果他们没有住处,就给他们提供睡觉的地方。
给饥饿的人食物,给患病的人医药,然后注意休息。当你还能跳舞的时候,不要行走,让你的家成为充满爱的地方。
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编后记
藉由这本书,依稀间遥望到梦寐以求的美丽新世界。
并且知道,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以书为缘,因缘际会。
每时每刻,生活和爱的艺术就在我们的心中、脚下,让我们一道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