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我一位好友的同事小禾的故事。
小禾的母亲,在多数人看来是位非常美好的女子,她温柔美丽,说话温声细语,做事也极有分寸。
可就是这样的女子,竟会有兽性大发的一面,在不为人知时,她会变得狰狞与扭曲。
在心情抑郁或不快时把小禾吊起来毒打,或采用各种残忍手段折磨她,期间还夹杂着各种污秽,粗暴的谩骂。那种歇斯底里,生生的让人恐惧。
整个过程中,小禾的父亲,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汉子,在母亲虐待小禾的时候,却从不插手。
或许是因为他也害怕,无奈;或许是因为他心中还爱着小禾的母亲;或许是因为旁观施虐场面会带给他几分快感的体验。
正是因为父亲的不干预态度,弱小的小禾整个童年都在母亲的虐待中度过。
2
待到小禾长大后,为了摆脱母亲,摆脱这个让人恐惧,窒息的家庭。她选择慌不择乱的嫁人。
在最初一年多,丈夫对她算爱护有加,小禾也庆幸嫁了个好丈夫。
可渐渐地,丈夫的本性随即暴露无遗,嗜赌成性,在外养女人,时常喝的酩酊大醉,深更半夜回家。回家后不是咒骂她,就是毒打她。
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小禾和她丈夫离婚一次又再度复婚,中间也经过无数次分手与和好。
朋友曾多次劝她放弃,不要再这样下去,她也总是面上态度坚决的表明要放弃。
可转眼间,她就会兴高采烈跑来告诉我朋友,我丈夫给我打电话了,哀求我原谅他,我看他也想真心悔改,而且我还爱他,就选择了原谅。
然后悲剧就这么一次次重演。
3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明知道丈夫是那样的人,还要原谅他,朋友困惑了。
心理学证明,通常,这样的女性在童年时就遭受过虐待,屈辱,为了使痛苦得到补偿,她们就会自认为在道德上高人一等。
这样一来,她们便会从他人的愧疚和道歉中享受报复的快感,她们遭受的耻辱与虐待越多,自感优越的心态就乐强烈,也由此得到更多的情感“滋养”。她们不愿受到善待,就是因为那样就失去了报复的前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丈夫离家出走后,又返回来求小禾原谅时,她便由被虐者转变成施虐者,享受到了虐待的快感,报复的愉悦。
为了使报复的动机更合理,她们往往需要先体验遭受伤害的感觉。
4
受虐狂还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一厢情愿,把自我牺牲当成真正的爱,其实他们潜意识中藏着更多的怨恨,并渴望得到发泄和补偿。
有这么一个案例,可以帮你更容易理解:
一位牧师的父亲,是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学者,品性也和小A丈夫一样,经常酗酒,拈花惹草,完全不顾家人感受。
牧师对父亲的恶劣行径深恶痛绝,从小发誓不能和父亲一样,对家人时刻充满爱心,不允许自己做任何不检点,不道德行为。
在家他日夜操劳,包揽所有大小事物,但这种行为却没让家庭更好,反倒妻子患有慢性抑郁症,两个儿子大学辍学,整日无所事事。
牧师的这种行为正是体现了这点,他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维护美好的自我形象,而确立这一目的的动机正是出于对自己父亲的恨,不是爱。
5
对于虐待,我们并不陌生,时常会听到各种新闻报道,但是你清楚理解具体数据吗?
据调查,2014年中国儿童受虐比例达七成(针对全国6个省市的3500余名大中专在校生回顾16岁前所受到的虐待调查),其中包括躯体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
而男性是较严重的受害者。总的来看男性有64.2%,女性有45.1%受过躯体虐待,男性和女性又分别有65.7%和55.4%的人受到过精神虐待。细分之下,针对男孩的徒手殴打与羞辱则是最常见的虐待情节,分别有54.6%和35.9的男性表示遭受过虐待。
性虐待情节相对发生较少,但仍有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表示遭受过此类虐待,其中女性是主要受害者,受害比例达28.5%,但男孩受到性骚扰或性侵犯的也并非少见。
其中家人、老师、同学是主要施暴者。
那些童年期遭虐待越多,越容易做出暴力举动。报告童年期有过不少于7项虐待经历的受调查者分别有38.5%的男性和17.2%的女性在过去的一年中曾参与或卷入过斗殴。
6
再来看妇女。
据2015年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
这些数据无不在表明我们身边正充斥着各种虐待与被虐待。
那么在遭受虐待时,我们该怎么办,这有三条建议:
1.早点远离他,能少呆一秒是一秒,不要企图用所谓的爱或亲情之类感化他,虽有这样的例子,但概率是非常的小,99.99%的虐待狂,在病没治好前,一生都是虐待狂,而且愈演愈烈,越来越变态。他将让你生不如死,精神饱受摧残。离开他,你才会开始变得更好。
2.报警,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为了保护自己,该学会寻求他人帮助,而警察可作为你的首选。
3.找心理医生疏导,很多人受虐者会羞于对他人诉说自己的遭遇,特别是身边亲近的人,这时你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他们的专业与耐心会更容易帮助你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