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就是觉得自己一心为别人好,对方竟然不理解自己,辜负了自己的好意,今天学到这句话,才明白做事之前先了解他人
为什么呢?
孔子认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很在意这件事,其实,现今社会同样也很在意这件事,于是,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你要担心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在这里樊登老师分析到:别人知不知道你是结果,你知不知道别人是原因
不知道别人代表,你可能错过学习的机会,错过合作的机会,错过柜间的机会,所以我们在跟别人合作的过程中,要先了解别人,才能有更好的合作和沟通
患不知人,属于原因,而原因我们是可以靠努力去改变的,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应该担心收获还是该担心耕耘呢?很多人担心的是收获,很少担心的是耕耘,但这是无意义的,因为收获是由耕耘的过程决定的,我们应该担心的是耕耘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劳动,就是说,我们担心的一定是原因的部分,没有因就没有果
就像佛家总是说的一句话,“凡夫为果,菩萨为因,”就是凡夫永远都是担心承担后果,只想自己千万别吃亏,菩萨担心的是,一个人别种下恶因,别干坏事,种下的因果是逃不掉的
如果一个人过度担心,结果焦虑,抱怨,这些情绪就会如影相随,总想着,做了这么多的好事,还总是被误解,之后就可能会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导致越来越伤心,满腹委屈,愤怒
在这里就想到了两性关系,我与老公之间,有时候确实很难与老公沟通,就是因为不了解他的维度和状态,跟他说一些事情,就会被否认,所以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老公不理解,自己就觉得非常的愤怒,委屈,并且还要去抱怨他;而他也同样不了解我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我做的都是无用功,做的不是很好,其实,多换位思考,多去了解对方的内心深处,接纳对方的状态,融入对方做的事情,然后,要明白他是独立的个体,放下自己的执念和评判,这样就会更和谐,就不会有烦恼存在了
也特别感谢自己,这两个月,感受到了老公的不易,所以,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可抱怨了,老公睡觉不起时,是因为他太累了,老公想在外面吃饭时,是因为,他想换换味道,而我该做的就是去调整家中饭菜的味道,老公,熬夜或者有脾气时,是因为,他压力太大了,而我该做的是,去接纳他,制造安静的环境,让他感受家中始终有温暖,无论有什么事情,只要我和孩子在,他就不孤单
其实,教育子女也是如此的,爱孩子如是的样子,多去融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接纳他,才能更有效的与孩子沟通,孩子也会更好的接纳,这才是真正的陪伴,就不会说一些(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增加负重了
在工作中,如果自己是一个管理者,更需要理性客观的去了解他人,才会有更好合作的机会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深刻的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做事的方法和人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