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自视清高
看谁,都觉得不如自己,这一点,古代文人表现得更明显,太多的怀才不遇,现在回头审视,李白、苏东坡,他们在诗词上的成就,我们难以企及,在事业上,他们确实才能远远不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不懂得处理关系。
这样的人,一定不合群,自认跟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丟份儿。
《红楼梦》中的妙玉,刘姥姥动了她的杯子,就要丢掉,内心是瞧不起别人的,觉得自己很高贵,明明无家可归,接她回贾府,还要三请四请。
事实是,你有强项,别人也一定有强项,你不可能处处都优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2.过于自卑
俞敏洪讲他刚上大学的时候,很自卑,这个是教授女儿,那个能歌善舞,他不敢参加社交活动。因为自卑,怕自己说的不入流,怕自己做得太差劲。时间久了,自然就跟群体失去了链接。
3.无趣无用虚伪
一个没有用的人,走到哪里也不可能合群,关系的内核是价值的交换。
为什么人都喜欢和有趣的人在一起?看看抖音,去体会一下那些让你开怀大笑的小视频。你喜欢每天笑,还是被每天怼,抑或是每天生活在一个沉闷的环境中。
身边很多人,一面把你夸得天花乱坠,转眼又闲话不断。明明唱的不好听,为了利益,扭曲着说,心口不一,谁都听的出来,虚伪的话少说,虚伪的人早晚露馅。
做一个有用、有趣、真诚的人。
思考:王小波,写过一篇文章《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面讲到了,一头猪与众不同,最后免于被宰杀,还长出了獠牙,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现实是,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了这个故事, 他不是让你,孤僻、脱离人群,而是在群体让你保持一份自我。社会属性、群居,从古人狩猎时代已经开始,一个人与世隔绝,是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的。也许你说,我能力很强足够了,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真的这样吗?想想大清朝闭关锁国的结局吧。
你可以不属于这个群体,也可以不属于那个群体,但如果,你不属于任何一个群体,就要好好反省,以上几招,你中了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