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上海的一套房屋一夜之间涨了70万,而北京的学区房一平米居然被卖到了40万……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只能说现在的房子已经被强加了太多居住之外的意义了。
在遥远的葡萄牙有一位建筑摄影师Pita也在思索着房屋的意义。
有一次他在阿尔马达市看到了一栋红色的小房屋,上面还有一些小斑点,就像一颗草莓映衬在淡蓝色的天空下。
他好像一瞬间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他摁下手机快门,拍下了“孤独小屋”系列的第一张照片。
他后来陆续在Instagram上发布自己拍摄的“孤独小屋”照片。他用的昵称是 sejkko, 取自日文seikko,意为「真诚的孩子」,隐隐中表达了他所追求的摄影目的。
Pita照片里的房屋大多数实在葡萄牙拍摄的,基本都是已经被遗忘的传统房屋,也有少部分是在法国、土耳其和克罗地亚。
大部分房子是他在公路旅行时发现的,当他看到一栋有趣的房子,他就会立即停下来拍照。
他被那些老旧的房屋深深吸引着,就像它们有着很多的故事等待着被 Pita 挖掘。尤其是一栋古朴的三角屋顶的老房子,让他想起了外公在马德拉群岛上的房子。
虽然都是手机拍摄的,但他拍的照片看起来就像是插画一样有着干净的画面、对称性的构图和明亮鲜艳的色彩。还有点像韦斯·安德森的风格(布达佩斯大饭店导演)。
拍出这样的效果也不容易,Pita更多的时候都是通过后期来把房子周围的路灯或者垃圾箱消去的。
他还会用Instagram自带的滤镜来美化自己的图片(虽然看着不像)。
他用手机拍摄房屋,并尽量还原成它们理想中的样子,记录它们的特点、现有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Pita 现在换了新的摄影工具,分别是尼康 D700 数码单反和玛米亚的中画幅胶片相机。但如果是在 Instagram 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其实一部玛米亚胶片相机就够了。
这些房屋除了孤独感外,有时候房屋的窗子和大门形成的天然表情也给Pita带了很多乐趣。
不知道这是不是房子的制造者刻意为之,不过自带颜文字的房子,一看就不是正紧房子。
有时候 Pita 也会停下来仔细思考眼前的房屋,想象着这些孤独的房子下住着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我突然想起了彭涛,在云南的山谷造了一座自己理想中的概念屋子,并命名为柏涛塔。
这个房屋的建造起始于07年,内部全玻璃设计、需要攀爬才能进入的空间、外部被石墙包围都属于非常超前的设计,在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彭涛的行为,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在造一座惊艳世人的建筑。
这栋房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孤独空间。由于它实在是太偏了,每一次从镇上过去都要花费一段时间。但用彭涛的话来说,放置肉身的房子已经太多了,柏涛塔是用来放置心灵的。
家是一个包含了复杂情绪的场所,包含着地域、文化背景和居住者的个性,而这些各有特色的“孤独小屋”对于它们的主人来说,一定是他们的梦想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