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看的注意有剧透,虽然我觉得这部电影根本无所谓剧透,没看的赶紧去看)
我觉得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在讲家是什么,或者爱是什么,血缘真的是维系爱创造爱的唯一途径吗?或者问的再具体点就是,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家人吗?我们一直以来被告知被教育,家人我们是无法选择的,可是爱呢,爱是可以选择的,因为爱自有来处。作者当然也在片中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就像台词说的那样,不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应该自己选择的更牢固,自己去编织的羁绊才会更深。
放在电影中去考察,你当然可以说,他们在一起实际上各有目的,有的是为了躲避,有的是出于偶然,有的是无路可走,,,总而言之,他们是被拼凑在一起的,但那只是仅仅是一开始, 在他们共同经历那么多以后,那些出于各种自私的原因都在逐渐生出的爱与关照消弭了,刚才我说,人是可以选择自己爱的对象的,是的,但同时,被爱是无法选择的,他们都是被爱选中的人,所以他们最终让这个名不副实的家庭真正成了一个家庭,没有血缘又如何,他们之间生出了比血缘更宝贵的东西。正如男主所说的那样,一般人靠钱,我们是靠心。毕竟,有爱与守护的地方,那就是家。
当然,这部电影看点还有很多:
比如它讲了大人如何放手,最后你看到女主顶罪坐牢(当然还是出于爱,正如她被辞职也是出于保护爱),为了保护那个孩子能开启一个新的人生,告诉了他亲生父母的信息,这是基于信任的放手,也是基于爱的。最后男主其实也一样,为了保护男孩新的人生的顺遂完整,为了让他对那个组建的家再没有牵挂,男主故意承认当初他住院那会他们打算抛弃他,那当然不是真的。
比如它也讲了人如何选择道德(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选择也意味着成长),最后孩子出于对盗窃这一行为的怀疑反思,也出于保护妹妹,他作出了选择,也才有了后来住院被抓导致的东窗事发,当然,最后他也像那个“父亲”一样撒了谎,他说他是故意被抓到的,那当然也不是真的,但他们谎言背后的爱与体贴是真的,那种为了让彼此都更好的开始新的人生的真心是真的。当然一个孩子能体贴到成人世界的无奈,并且以爱为名去撒谎,不惜让自己背负不存在的过错,那这个孩子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而且是善良的大人。
比如它也夹带了对社会的批判,比如女主感慨的一句发问,人生下孩子就能自然当母亲了?这里有对于那些不合格的父母的控诉,也是对那些在家庭里得不到爱与关注的孩子的怜爱。还有警察问男主为什么教给孩子偷东西,男主说我没有什么可以教给他的了!这句回答的背后其实除了温暖更多是伤感,因为有了批判意味,它道出了穷困所造成的恶性循环,也在拷问着社会:官方救助与私人自救如何对接?还有那场动人的看不见的烟花,那何尝不是在说底层人已经无法共享那个贫富分化的社会的一部分美好了。
这回的影调风格,让人不得不想到导演之前的《海街日记》与《无人知晓》,尤其是后者,那种先温暖细碎、一点一滴地展示出美好,最后一层一层地撕开那些美好,露出很多残忍,哪怕最后又用爱粘合了起来,但你唯有看到那些残忍,你才能更懂得那些美好,懂得它们的可贵。那段亚纪工作场所的画面,也让人想到德州巴黎中的那段迷人光影。单从故事来说,也不得不联系到导演之前的《如父如子》《下一站天国》《无人知晓》等。再比如片中老奶奶在沙滩上的那句喃喃自语,以及最后孩子在公交车上说出的那句爸爸,全片这样动人的闲笔还有很,得益于拍电视纪录片的经验,我们有幸拥有这样以冷静的手术刀解剖社会展示人心的导演。当然,也必须得承认,这种风格的背后也得益于侯导孝贤,这当然是题外话了。
表演上,女性演员太出色了,树木希林的好不必说,她在是枝导演的多部前作里,俨然构建了一个母亲宇宙,她饰演的老人形象,狡黠不失宽厚,像上帝注视着子民一样守护着他的孩子们,这一部里的“母亲”也是。安藤樱真真厉害,这才是真正的演员,你看她们对着镜头,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投入进去,那场哭戏的自然,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与享受表演。
日本人不像韩国人那样直接催泪,他们戳心,导演是不想把人世间的无奈化成悲哀,因为那里面有美,所以他让你会心,也揪心。故事就像是一场告别,临行密密缝,针针绵密,越往后走,越是绝望,最后小女孩的场景,像是给人希望,爱是人只管付出,善意只有天收到,她是不会忘掉那片海的吧,可见爱不是没有回响,但痛仍旧是缓缓的,就像最后那个快要化掉的雪人,一切都回不去了,即使一切并不是变得更糟了。
电影讲到爱,也讲到伦理,也有道德,背后其实是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我们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一个给别人带去更多温暖与爱的人,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更好的社会,一个让这种温暖善意更多的社会,我想这些也许都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它的主题的伟大丝毫不逊色于他影像的伟大。
推荐诸位这几日抽时间去看,导演的所有前作也值得一看,还有一本文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也值得一读,文如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