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后,我不想说“我杀死了精神内耗”这种话。而是明白了要正视生命,接受无常,敬畏死亡,更要正视自己。每一个生命的终结,都有它存在意义。完成使命之后,便会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开始。可以是一棵树,一只驯鹿,星辰与日月,可以是世间万物!
其实在我全神贯注的读了一遍这本书之后,有那么一瞬间我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杀死了自己孩子的依扶琳,还是害死自己孙子的玛丽亚,感觉她们视生命为草芥,我看到她们的时候也是有些生气的,特别是疯癫的依扶琳,对身边的每个人都是阴阳怪气。但又想到悲惨一生,在弥留之际才从苦难中得到净化的她之后,也就释怀了。
面对生命与死亡
书中讲述了鄂温克族人四代人的生老病死,他们有的死于闪电,死于舞蹈,死于救人,死于河流,死于疾病与各种意外,面对生命的无常,他们选择接纳。而里面出现的火葬,树葬,山葬,水葬,风葬各种丧葬仪式,与对已死猎物的祷告,这是他们正视死亡态度,也是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面对神明
他们信奉玛鲁神,视玛鲁神为神明,而尼都萨满与尼浩则是神明在世间的代理人,他们代表神明为亡者超度,为生者祈福。从前面尼都萨满为救列娜而害死的小驯鹿,到后面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害死了别人4个孩子的尼浩。(所以这才是尼都萨满未曾娶妻生子的真正原因吧。)永不熄灭的火种与驯鹿王木库莲,虽然有很多神话的成分存在,但这是鄂温克族人永恒的信仰,是对神明的敬畏。
面对自然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风光令人心醉,每一个瞬间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
鄂温克族人在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大兴安岭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并根据季节更替与气候的变化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迁徙。打猎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驯鹿是他们一起生活的伙伴,在鄂温克族人看来,猪和牛是不能与驯鹿相比的,夏天它们脚下踩着露珠儿,进食的时候,身旁有花朵蝴蝶相伴。冬天,扒开雪层吃苔藓时,会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伴着小鸟的叫声。
集流乡建成之后,部分鄂温克族人依然选择在山间与驯鹿相伴,与花鸟虫鱼相伴,与山川河流相伴。他们顺应自然,敬畏自然,这也是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面对生活
面对生活鄂温克族人勇敢,善良。淳朴且坚定,他们正视自己欲望,勇敢追求爱与被爱。他们坚定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与挫折,鄂温克族人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与信仰。在历史的洪流中,生命是短暂的,却在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中,使百年文化生生不息。“额尔古纳河右岸,悠扬的民族风情在风中流传。”
(摘抄)“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
“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而不是每个故事都会有尾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