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苏州诚品书店时,给呵呵挑完绘本后,就看中了这本。其实,在诚品书店买书不划算,会员才打九折,非会员都是正价。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买过正价的书了。
最开始,看到梦幻的封面和书名,以为是绘本理论书籍。看推荐序1(推荐序共五篇):“《绘本的魔力——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是一本描述应用绘本阅读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不登校儿童确立人生目标,从而返现积极面对人生的一本实用性心理治疗读物。”才知道,这是一本应用心理学方面的书。
作者增田梨花现任日本立命馆大学大学院人类科学研究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几年增田教授在中国苏州、北京、西安开过“绘本的心理教育效果与应用”工作坊。
这是一本与艺术治疗、阅读治疗、家庭治疗相关的书籍,是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绘本治疗教材,国内第一本绘本治疗专著。
本书主要通过实证,运用绘本进行心理咨询,帮助不登校儿童返现、重构内心。在日本,“不登校”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2003年日本官方对“不登校”作出了明确解释:除了生病以及经济原因外,出于心理、情绪、身体或者社会等方面原因,而不去学校或者想去学校又无法上学,一年中累计缺席30天以上者。
暖身阶段,作者通过运用自创绘本,对不登校学生进行两项心理测试。发现不登校学生存在以下共通点:
自我表达匮乏,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自我。
有受欺凌的体验,因为各种心理冲突产生很深的挫败感、自卑感、低自尊,从而使他们的自我表达也多呈消极性。
与人交往缺乏自信,常常察言观色,曲意逢迎。
个体意识的建立倾向于寻求在外基准,常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自身的认同。
过于在意外在行为,过分在意他人眼中的自我。
看到这些共通点,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名《乖孩子受得伤最重》,还有最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个标题《自从当了泼妇,日子过得舒心多了》。中国对好孩子的标准是:乖、听话、体贴、善解人意……符合标准的好孩子,擅长委屈自己,作为“资深好孩子”,长大后又成为“甘为人梯的人民教师”我深有体会,有时为自己考虑一下,甚至会有负罪感,虽然觉察到了,但还是很难“自私”。学生阶段的我,是老师同学眼里的乖学生、好学生,但我记得我有一段时间非常不想去学校,甚至不想出门,想着如果万不得已出门,能打地洞就好啦!当然,我胆子小,不敢真的不去上学。沉浸在阅读里,文字里的空间像个容器容纳了我,让我觉得踏实。这类体验,让我能认同增添梨花教授的绘本治疗法。
绘本的魔力,岂止是治疗呢?给呵呵读过几次《一小步》,她当时的反应也不是多强烈。前段时间,一个人带她,买菜回来,让我抱她,我实在抱不动。她就自己走,碎碎念“一小步,一小步……”坚持了很久。整个一年级,坚持读绘本给孩子们听,我想,即使孩子们偶有不想上学的念头,想到何老师今天又不知道读什么故事,大概也会来学校的。
沙盘、绘画、卡牌、绘本……都是器,被看见、被接纳、被抱持、被珍视……才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