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之七:什么是君子?孔子给出了标准,并对标准指明方向

【原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过,则勿惮改。


【张思然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显不出威严;学习可以使自己不固陋;要恪守忠信,不要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去改正。


【个人心得】

从此段话的整体所表达的意思来分析,君子的为人应该是有标准的。


1、君子不重则不威

如果君子连自己都不是一个自重的人,那么就显示不出君子该有的严谨的态度。这也就是说,君子与其他人是有区别的,君子自然应该其他人在本质上不应该是一样的放重自己,应该要严格要求自己。


2、学则不固

因为你都不自重了,那与普通人有何区别?这是讲述了一个人的态度,那么,这种人在学习的时候自然也不会用心,所学也不会很牢固。因为态度决定了结果。


3、主忠信

也就是说,君子应该是讲忠诚和信用的。这是君子所具备的特点,也是君子的标配。


4、无友不如己

一个自重、忠诚守信的人,他所交往的朋友不会比自己差。因为,君子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别人。所以能与君子交上朋友的人自然也是君子了。


5、过,则勿惮改

认识到自己有过错或者是有缺陷,不要害怕别人会知道,但一定要去改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有过就要去改正。


孔子给出了君子的一个标准,首先要学习自重,只有自重的人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才具备忠诚守信的特质,所交往的朋友也才会是君子。君子也是人,但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要大胆的去改正,更不要害怕别人知道。这才是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的特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