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

这几部电影让我想起,至今心有不安。

一是《珍爱》,记得看的时候坐立难安。

当时是被文学院女生讨论了上百次的外国文学女博士,在大课上给我们放的。

周围有同学细碎交谈的声音,我只记得我看出了一身冷汗。

另是《梦之安魂曲》。

每当Lux Aeterna的前奏响起,甚至不用再看电影,就会被绝望席卷。

还有就是我不敢不愿去看的。

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的“美国三部曲”。

在还未了解过他本人之前,看了《反基督者》。


事实上,海报太过十八禁,所以不敢放上来。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难解、令人困惑的。我试图用心理分析介入,或是西方人的宗教价值观来分解,均是无果。最后,只能简单慨叹一句,不是和人类的原罪有关,是一场罪与罚的仪式;就是人性中被潜藏的暴力终究无法被抵消。

在电影展上,电影也是褒贬不一。

其中几个场面实在令人震撼,看完后更是加深他人认为我“口味略重”的印象。

而“美国三部曲”之一的《黑暗中的舞者》,数次想看,但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不去看。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是“臭名昭著”的黑洞。看完之后,会粉碎我现有的价值观中的某些东西。包括美和善。

了解过剧情。单是从文字介绍上,我就嗅到底层的无奈和命运枷锁的味道。

所以一直抗拒着,不愿去触动这份沉重。

女主角是冰岛歌手比约克。


片中女主沉醉音乐的模样,或许是比约克的本色。


对冰岛这个国家的好感,来自于Sigur Rós这个后摇滚乐团。

总觉得冰岛的人和物都带着冰的冷峻,有着清冷的气质。

那么即使作为一个被损害的个体,比约克在影片中饰演的女工,她对歌舞的热爱也超脱肮脏的现实。而这个角色,更是让她成为戛纳影后。

《狗镇》我是断断续续看的。时长接近三个小时,这差点让我望而却步。

尤其是在对于我这种在影院看两个小时的电影会睡着的人。

看之前,听闻过影片中要表达的人性之恶,与最后的反转。

只是从未想到影片竟然是一出舞台剧形式。

拉斯·冯·特里尔是Dogma 95电影运动的发起人,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难怪大美人尼克·基德曼在拍摄时有所不满,甚至一度认为他是反女性者。


他的每部影片,目的都在于不让你好过。


影片中,中年男子冷静的嗓音作为旁白缓缓推进剧情。

狗镇的布局、环境在镜头下呈现出来。

狭小的居住环境,暗沉的色调。这是个闭塞的地方。


舞台剧的形式,始料未及。但更好诠释了剧情。

汤姆,这个有着纯粹理想的年轻人。正如我们身边所有有抱负,却因为种种现实原因被困于地方的年轻人一样,他会用自以为智慧的言语讽刺他看不惯的现象。

但是,沉重的肉身还是在他想要改造的穷乡陋镇。

他坚持追求美的理想,但是实质上也是个懦夫。

当格蕾丝神色慌张地躲到狗镇上时,是汤姆解救了她。

并且说服镇民让她留下。当然这是有代价的。

格蕾丝必须要为每位镇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格蕾丝在汤姆眼中相当于是缪斯女神。

她美丽,充满善意,对汤姆不屑一顾的小镇充满好感。

因为她十分憎恶之前的生活环境。不满于父亲,可以说是厌恶到极点。

但是最后却还是她所厌恶的父亲及他象征的恶解救了她。

格蕾丝积极地试图融入狗镇中。

她力所能及地为狗镇上的每一个居民提供便利。

这种生活应该是她之前所向往的。

那一刻,她是满足的。


美,难逃被损害的命运。

但是,特殊的身份还是给她带来难以消除的影响。

对于一个陌生的闯入者,原住民的态度会从一开始的提防到暧昧。

但是如果这个闯入者是危险的,那么有另当别论。

镇民们在担心受怕的前提下,收留了格蕾丝。

他们自认格蕾丝应该付出更大的代价。

于是,不可避免地,美会被玷污,会被摔入泥潭。

格蕾丝被强暴。汤姆愤怒,但是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他并不能做什么。

直到女人们开始摧毁格蕾丝的精神支柱。

此时,逃跑是唯一解脱的方法。

可是,颠簸的装满苹果的货车并没有将格蕾丝带向希望之地。


她以为踏上希望之路,结果却是地狱深处。

格蕾丝再一次遭受侮辱,并且被出卖。

货车又一次驶回狗镇。

这一次,迎接格蕾丝的是枷锁。

名至实归的枷锁。镇民专门为她定制的铁链。

对她的损害也更是变本加厉,所有人可以肆意玩弄她,使唤她。

在狗镇,她已经不再是有尊严的个人。

甚至连汤姆,这个在她眼里一度是个可爱的存在,开始动摇。

汤姆愤愤不平。他心目中的不可被侵犯的美,被镇上任何一个男人都可随意占有,他出于尊重,反而一直在帮助格蕾丝。

最终他选择告密。他要把格蕾丝交给一开始追捕她的那群黑帮恶棍。

那个满月的夜晚,格蕾丝被锁在房间之内。狗镇异常安静。

直到一辆辆汽车驶入。

然而一切不是狗镇居民所料想的。

格蕾丝竟然是黑帮头目的女儿。这是极具反讽意义的。

被释放的格蕾丝一度替这些愚昧的居民辩解。为自己所认为的人性辩解。

但是等到乌云散尽,月光重洒人间时。

她觉醒了。


受尽侮辱的格蕾丝成为复仇女神。


只有消失的命运,才能使狗镇更好一些。

于是,一场屠戮使得月亮变得血红。

最终,狗镇只剩下一声声凄厉的犬吠声。

狗镇成了名符其实的狗镇。


她选择亲手终结一开始接纳她的可爱年轻人。

我不禁想起另一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少年心中的女神,玛莲娜,在闭塞的小镇中,也是难逃被损害的命运。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美的损害?

难道真的是人性深处的劣根性?

我只知道,看完《狗镇》后,我持续低落。

这世间,恶是确然存在的。

或许,就如萨特所说,他人即地狱。

这世上,存在着无数的狗镇。但不是每一位格蕾丝都能逃脱。


格蕾丝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只是离开狗镇的她,难免会带着狗镇的阴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