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育孩子时,我们总是喜欢以大人的角度出发,命令他们必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对他们的反抗也总是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回应,很少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不了问题,反而陷入与孩子的吵闹中去。
小悠悠将在明天去幼儿园学习了,这是她第一天去幼儿园,她不愿意去幼儿园。今晚,她开始闹起来了,不管妈妈怎么劝说她,她都不听。爸爸回家看到小悠悠在客厅和妈妈吵闹,爸爸弄清楚原因之后,并没有和妈妈一起劝说小悠悠,而是叫妈妈一起搭积木,慢慢地一座房子搭成了。
小悠悠在一旁也渐渐地停止哭闹,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爸爸妈妈这里,看着他们搭着她的积木,还建成了一座小房子,就问爸爸妈妈,“我也想和你们一起搭积木,可以吗?”爸爸此时却说:“不可以,你不会搭!你得先去幼儿园学习怎么搭积木才可以。”为了激起她的兴趣,我还告诉她,画画、唱歌在幼儿园里也有。搭积木、唱歌、画画都是小悠悠最喜欢做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悠悠就起床穿衣服,让爸爸送她去幼儿园。
卡耐基金言: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影响他人——提出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
亨利·福特对处理人际关系有一句忠言:“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能捕捉对方观点的能力;还有看一件事须兼顾你和对方的不同角度。”
之前做老师的时候,有一次上完课,班级一位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过来跟我说,“老师,今天上的课我一点都没听懂,你讲的都是神马啊?”遇到这种情况,我经常都是很生气地说,“平时不好好学,上课怎么可能听得懂,这都是以前的知识点。”但那时我突然改变了我的想法,说:“某某某,首先,我很赞赏你这种不懂就问的行为;其次,你没听懂这节课的内容,是因为我在讲习题,利用的是之前的知识点,如果你想弄懂这节课的内容,你就需要弄懂之前的知识点,你可以翻翻书,试着自己弄明白,老师相信以你的聪明才智肯定可以的,当然如果需要帮助的话,你可以过来找老师,等弄明白书上的知识点,你再去解决今天上课的习题,就轻而易举了。”因为这位学生,成绩差,以前的课基本都是在睡觉,玩,作业也从来不做,当然听不懂这节习题课,我想他肯定是想开始好好学习了,否则也不会来问我,如果我直接批评一定会打击他的信心。后来这位学生经常到我的办公室向我请教,一学期下来,这孩子的成绩提高了30分,我很庆幸我这样做了。
其实不仅是教育孩子还是与人相处,我们都应该换位思考,想想对方的需求,提出并解决,这样如果想让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就更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