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读《菊英的出嫁》
姓名:杜方雪 班级:20汉本1 学号:2020410038 联系方式:18212344183
每一位母亲对自己子女的爱是不同的,在《菊英的出嫁》一书中,菊英娘对菊英爱的表达亦与旁人不同。菊英娘想到菊英已经十七岁了,是时候给她找一个婆家了,想着就着手为她置办婚事,一切的嫁妆都是最好的最全的,婚礼大小事情都是经过她的考虑,她的监督,或亲自动手的,菊英的婚姻也是最体面的。菊英娘平日里吃苦耐劳,对于穿吃,非常的节省,但在菊英的嫁妆上却是毫不吝啬的:各种金银首饰,大小店铺,良田及各种生活用品等等。婚期近了,菊英娘一天比一天忙起来,她想象着菊英的羞涩,自己对菊英的训导。在结婚那天无疑是最热闹的,不过婚礼用到的一切东西都是纸做的,十几个人抬着菊英的灵柩,向新郎家走去。这时在家中的菊英娘想起了小时候的菊英。她是那么的乖巧、懂事、听话。但就因为去参加他娘的表兄弟的婚礼的时候得了白喉病,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的治疗,而是在庙里求药最后死去。文章讲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中年妇女为已逝女儿举办冥婚的故事,具有浓厚的地域民俗文化色彩。
“音乐热闹的奏着,渐渐地由远及近了。住在街上的人家都晓得菊英的轿子出了门。菊英的出嫁比别人要热闹,要阔绰,他们都知道。他们都预先扶老携幼的在街上等候着观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冥婚的举办在当地人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这不禁使我想到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问“我”人死后有魂灵吗?同样是封建礼教文化的毒害下悲惨命运的乡村妇女,她们都对某种神秘之事深信不疑,菊英娘相信菊英在那个世界长大了并且需要丈夫了,而祥林嫂相信自己死后能找到自己的孩子阿毛。她们生活的环境使她们对此深信不疑,同时又带来无尽的痛苦。但菊英娘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的菊英“出嫁”了。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菊英的死亡呢?在那个时代,白喉病并非不可医治,在菊英刚得病之时,菊英娘就被告知了只要到西医那打一针,病就可治好。如此一来,便可免去一死。但最后菊英还是死了,这不因什么,就因为菊英娘太软弱了,因为菊英害怕治病,菊英娘在看到她哭哑了喉咙过后便心软了,随后带着女儿回到家中,放弃了带她去看西医,便说明这位母亲放弃了救治女儿的机会。
在我看来,另一反面的原因便是菊英娘太迷信,缺乏科学观念,如果她足够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的技术,她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带女儿去看西医,并以求神拜佛代替西医的针药,以致葬送了女儿的性命,开始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菊英娘的思想无疑是愚昧落后的,可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母爱。女儿只活了七八岁,母亲却用余生所有的日日夜夜来思念她、疼爱她,为她早夭而长久的心痛,为她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母爱经受住了时间的消磨,愈加深厚强烈。
女儿出嫁的队伍远去,自此女儿幸福圆满了,母亲也该放下心来,可菊英娘却在家里哭昏过去。“娘的心中是这样的悲苦,娘从此连心肝儿的棺材也要永久看不见了。”字字悲切,句句伤怀。正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作者深爱着这片土地与百姓,因而文中不乏对菊英娘迷信落后思想的讽刺,对全民愚昧的批判。但对面这样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深爱着女儿的勤劳善良的母亲,她的一生虽然不幸,但我始终充满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