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插花历史,古代的人对花的欣赏进而产生天然萌发的美学意识,随着历史发展,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随时代变迁,不断创新出新的风格。
插花不仅自古就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与现代生活相适应,切合人们对美的艺术追求和需要。
远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000年到公元年前4000年以前),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先民们已经将花卉纹样烧制在彩陶容器上。
我国最早的插花应是从花卉的实用开始的。距今已 3000多年的《山海经》记载:“浮山有草焉,名日薰,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花艺是人类径以「美的象征」之花卉植物为媒介所作之艺术表现;其间掺和人类性灵精神、纠合植物特性、表彰花木之第二生命,其艺术型态之形成,更足以彰显该国家民族仁民爱物之思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花艺正以其无可知的生命之美,呈现着民族无穷的情感,小至怡情养性的赏心小品,大至鬼斧神工的新生命之营造,均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崇高意义与效用。
中华插花艺术起源于一千五百年的六朝时代,是我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在南史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也许“借花献佛”之名因此而来。当时插花被用在节庆与宗教的供花上,其他方面不论是宫廷摆饰或文人鉴赏力的表现,都巧妙地运用了花艺之美,促使艺术风气发展为之大盛,人们甚且把农历二月十五日订为「花朝」(百花生日)而大肆庆祝,这个日子就成了国家第二个重要的节日了。
南北朝的陆凯,曾自江南遥寄长安范晔一枝梅花,并提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古人当时已将花枝作为朋友间的馈赠礼品。到了唐宋时代,这种修养且与「焚香」、「点茶」、「挂画」同称四艺,成了当时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养。唐人罗虬在《花九锡》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后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称其为“锦洞天”,让人观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到洛阳做西京留守推官时,欣赏了各家独具风韵的洛阳牡丹插花后,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惜花》诗中写到:“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关儿咳。”
明代形成一门专门且健全完美的艺术类型,并有完整体系的花道著作问世。袁宏道的「瓶史」、张谦的「瓶花谱」均属之,影响日韩甚深。袁宏道在《瓶史》中用非常简练的语言,阐明了中国传统插花的真谛,是我国第一部详尽论述插花艺术的专著。对推动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与《瓶史》同时代出现的《瓶花谱》,是由张谦德著的插花专著,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回顾历史,再回到当下,从一瓶家居的东方花瓶中,凝神片刻,即可进入“引力波”,心思穿越到遥远的过去,在一棵绽放的百合下,感受到年月变迁,陶醉在绽放时刻的美丽时光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