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小农场

《The Biggest Little Farm》,“最大的小农场”,名为杏花巷农场,位于洛杉矶以北,面积1200亩。可是究竟大在何处,又小在何方呢?

这部历经十年拍成的纪录片,完全契合我的农场梦。农场风光旖旎,农家趣味十足,故事意蕴深远,颇有启示启迪,有农场情结的朋友推荐赏鉴。

1.为什么要经营农场

约翰是个知名摄影师,茉莉是美食家和知名美食博主。二人事业有成,典型中产阶层夫妻,生活优渥,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孩子。

后来,两人收留了一只流浪狗。被抛弃过的狗狗严重缺少安全感,非常依恋主人。两人一上班,它就在家不停哀嚎,严重扰邻,最终被下了30日内搬离的通知。

夫妇二人收养狗狗时曾经承诺,他们的家将是狗狗最后的家,它将永远不会再流浪。

茉莉想起小时候经营农场的梦想,为了给狗狗一个自由驰骋的安稳的家,决意与夫君一起重拾旧梦。

在我看来,狗狗只是二人抛下安身立命,已有小成的工作,去当农夫农妇的催化剂,根本原因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渴望亲近自然的冲动。

人人内心深处,可能都有一个劈柴喂马,关心粮食和蔬菜,追求诗与远方的原动力,毕竟,我们来自于自然,是自然之子。

2.如何经营农场

然而,经营农场决不是想象中的诗情画意,个中艰辛一言难尽。

现实层面来说,夫妻二人是农场经营小白,一无经验二无技术三无资本,这些困难如果不能妥善处置,农场梦注定是虚幻一场。

大环境层面来说,在当今社会以及气候条件下,经营农场本就冒着很大的风险。资本的逐利本性和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农场经营已发展为单一作物模式,生态极为脆弱。气候变暖,使得干旱等灾害频发,农场随时面临灭顶之灾。

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二人聘请了农业专家艾伦为顾问,经历了土壤改良、作物培育、动物生育等一系列的考验,克服了气候干旱、火灾、土狼骚扰、病虫害等各种困难,十年奋斗,终于在杏花巷农场建立起稳定的生态环境,将一个已经死亡的、土地贫瘠的农场,建设成为当代的伊甸园,两人也诞下爱情的结晶,梦想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实。

杏花巷农场对于地球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假如我们能把这种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广到全世界,整个地球将成为一个美好的大农场。

窃以为,为人类提供另一种发展方案,才是这部十年磨一剑的电影之本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