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第八章:泰伯篇〈8.6〉
衣者郭郭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①六尺之孤: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指十五岁以下。
②百里:指方圆百里的诸侯大国。
③与(yú):同“欤”,表疑问的语气词。【译文】
①曾子说:“可以把年少的孤儿托给他照顾,可以把国家的命脉交给他负责,遇到重大变故也不能使他放弃操守,这种人称得上是君子吗?这种人是君子啊!”(傅佩荣《人能弘道》)
②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将国家的命脉寄托于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是君子啊。”(百度)
【解读】
做人要有操守,尤其是身为执政者,在各方面都应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原则行事。在曾子看来,真正的君子是讲道德、有节操、有才能的人,他能受命辅佐幼君,可以执掌国家大政。即便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大关节时,他们也不会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始终都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在本章中,曾子讲的虽然是国家大事,但是其核心内容还是个人修身的问题。他觉得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政,都要做君子,而且还要做真君子。但是,要如何做才能成为真正的社稷之臣呢?对此,曾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说到“托六尺之孤”,不禁让人想起刘备托孤之事。刘备兵败猇亭,病困白帝城,在去世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同时也把国家托付给了他。诸葛亮没有辜负这个嘱托,用尽平生才智辅佐刘禅,即便是阿斗扶不起,诸葛亮也没有放弃努力,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此举,堪称君子的典范,也为他赢得了千秋美名。历史上,担当起并成功完成托孤之责的名臣还有西周的周公、西汉的霍光等人。他们与诸葛亮一样,永远彪炳史册。但是,能勇于承担托孤之责并矢志不渝的,唯有君子,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历史上,王莽、司马懿等人,都曾被寄予托孤之任,但遗憾的是他们都背叛了自己的诺言,辜负了国家的厚望,成为篡权夺国的乱臣贼子。
其次是“临大节而不可夺”,这是对托孤寄命之人的更高要求。真正的君子在小事上犯些糊涂没有关系,但是当面临大节关头时,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变节行为。文天祥前半生可谓是风流放诞,但当国家大难来临之际,却能挺身而出,并从容就义。即便是在被捕之后,他依然不为眼前的利益所惑,自身的气节没有丝毫的改变,就连忽必烈都对其敬重有加。正所谓“慷慨捐身易,从容就义难”。身为君子者,应当有所坚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堪当托孤之臣,否则只能称得上个“具臣”而已。
曾子在本章中的最后一句,用了一个设问句作为结尾,意在强调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人,肯定是个“君子”。而且,这个君子也不仅仅是指修养上达到了君子的境界,在能力上还要有着出色的本事,也即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才干的人。他若是能够辅弼君主,执掌国家大政,在大节关头绝不动动摇,不被外物所惑,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讲原则的真君子。
在现代的社会中,不会再有“托六尺之孤”的现象,但应该坚持操守这一点没变。你可以批评虚假和虚伪,但却不能亵渎正义,推脱责任。特别是面临大是大非的时候,应该有坚守正义的执着。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不去随波逐流。(摘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