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已经30天了,今天是公号连续日更的第30天。感觉上没有这么久。是前两天查看简书消息发现已经日更二十多天了,而我开始更简书的时间比公众号略晚一些。所以仔细一算,今天就是第30天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次日更尝试没有觉得压力很大,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就畅想过日更30天、日更100天、日更一年时候会有的成就感,但开始之后并没有数着日子计算什么时候到30天。
因为我知道,30天也只是开头而已,甚至百天也不算什么,这件事我大概率会一直做下去,3年5年有可能,更长时间也有可能。
当我以这样的决心做了这个决定,这件事就无比重要起来。
这不是我第一次尝试。去年8月发第一篇文的时候就有日更的打算,坚持了2、3天就中断了,虽然没隔多久又接上了,但最终没更几篇。
做事就是这样,如果我一天没有中断,大脑会追求完整和完美,它会和我一起克服困难继续坚持下去。但是一旦出现了中断,下次再遇到纠结的情况的时候,再次中断的概率就大很多,到最后中断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完全放弃!
有点像破窗效应,就是一座老房子如果玻璃都是完好的人们几乎不会去砸玻璃,但如果破了几块玻璃而又没有得到及时修补,那么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玻璃被砸碎,最终人们会闯入老房子里面。
其实这次尝试,中间也遇到了之前遇到过的考验。一时没有内容是最容易解决的,只要一定想写就能找到方向。难克服的是没有时间和身体疲惫和困倦。
有一次晚上开完会11:10分了,当时只写了个开头,为了赶时间,仿佛又找到了考试时写作文的感觉。键盘被按得好像要冒火星了,而那种完全专注的写字的状态就是最好的回报。
之前困了累了,一番斗争下来大多会屈服于想要休息的、躲懒的天性,现在是困了就先整理出框架和大概的内容方向,然后写个开头,这个时候往往能继续写下去,困意已经消失了。
然后大脑知道这件事是无论如何也要做的,就不需再耗费精力纠结了。正如此刻,我顶着37.8℃的体温和浑身酸痛无力的感觉,直到写到此处才发现,我并没有想过今天不发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这次重新开始日更的时候调整了方向,更多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只是记录生活。没有了先前那些宏大的规划和不切实际的期待,没有了心理压力,更起来更轻松。
不知不觉,我好像真的成了一个很能坚持的人。
去年到今年写感恩日记,一口气写了9个月,后来是主动找到其他的事情代替才停下;日读一本书的挑战也轻松坚持了100天;六时书也写了一个月了;现在每天除了碎碎念般地记录日常,还有别的平台也在日更不同方向的文字……
虽然也还很有很多只做了几次就放弃的事情,但我认为很重要、下决心要做的事已经能够越来越多、越来越轻松的坚持下来了。
从一个做什么事都是3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成为别人口中很有毅力很能坚持的人。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也确实是这样的人了!
坚持完成一件事也是可以当做习惯培养的,当一件小事坚持地久了,人就会对自己产生不一样的印象,会觉得我也是可以的,然后会想尝试难度更高一点的事情。慢慢地,持续做重要的事也会变得很容易。因为在心里,自己已经是一个可以持续做一件事、可以完成一件事的人了。
给自己这样的定性,认定自己就是这样的人,那这样的人自然想做什么都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很开心,看到现在的自己有做事的决心,也有持续做下去的能力。
有人说:持续做一件事,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还有人说:只管去做就是了,大脑有自动纠错的功能。
嗯!会的!会把重要的事一件一件地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