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妹妹睡了,你能陪我玩一会吗?”
这是一条短视频中,一位小男孩对妈妈的请求。
只因妈妈忙着照顾妹妹,无暇顾及他。
视频中,他安静地守在妈妈旁边读书,看着妹妹睡着了,小心翼翼地请求妈妈陪陪他。
图片
妈妈本想让哥哥也睡会儿,但听到哥哥的心声后,情不自禁的内疚与心酸。
是呀,照顾了小的,不知不觉就会忽视了大的。
视频下方,许多网友评论: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必须把爱分成两半。
图片
作为一位二胎妈妈,说实话,谁不想一碗水端平?但现实是端不平的。
最小的孩子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最大的孩子不知不觉就会被冷落。
当两个孩子哭叫着抢夺妈妈时,妈妈也真的很为难。
其实,二胎家庭中,争夺父母的爱不可避免,也不必避免。
而妈妈要做的不是如何平衡时间,而是如何平衡孩子的感受。
只要孩子没有被偏爱的感觉,二胎家庭也能和谐共处。
图片
害怕失去父母的爱
是孩子的情感本能
童年早期,孩子对情感有了意识后,就会有嫉妒心理。
心理学有个词叫“同辈压力”,即:同龄人相互比较产生的心理压力。
对长子长女来说,弟弟妹妹出生后,父母对自己一切都变了,他的内心会充满不安。
因为他很担心失去父母的爱,而这种担忧不是我们解释几句就能化解的。
综艺《爸爸当家》有一期,爸爸张效诚忙着给小儿子洗澡,姐姐在旁边越帮越忙。
为了确保幼小的弟弟的安全,爸爸只好呵斥姐姐:不许碰,你出去玩吧。
图片
落寞的姐姐独自一人从沙发上玩到院子里,爸爸的注意力还在弟弟身上。
之后爸爸好不容易能陪她玩一会,可随着弟弟回来,爸爸的精力又转到弟弟身上。
外公外婆前来做客,和姐姐寒暄一会儿,全都跑去看弟弟。
气不过的姐姐终于哭喊道:不可以去看弟弟,我不喜欢你抱弟弟。
图片
看着姐姐哭闹任性,全家人哈哈一笑,并没意识到,姐姐的情绪源于被冷落的不安。
大多数父母往往只看得见孩子的行为变化,却看不见孩子的内心变化。
我们无法理解孩子承受着“不被爱”的压力,因此我们的错误回应,也会让孩子痛苦万分,行为越来越过分。
图片
父母的忽视
会让孩子怒火升级
《超实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曾指出:
二胎家庭的父母无法逃避孩子的三座大山,即:嫉妒、分歧和冲突。
这三种情绪恰恰就是,父母不小心忽视孩子的感受,导致二胎家庭抢资源,矛盾渐渐升级的源头。
曾看过一个短视频。
4岁的哥哥独自坐在餐桌上,看着奶奶和爸爸哄抱着几个月大的妹妹,眼中流露着落寞和委屈。
随后,他愤怒地摔掉餐垫,埋起头哭了起来。
图片
庆幸妈妈拍到了这一幕,察觉到孩子的沮丧,并和家人承诺,多照顾哥哥的感受。
如果妈妈只看到孩子的嫉妒心,一味强调年龄大小、指责哥哥小心眼,便会将矛盾激化。
二胎家庭里,有时候,父母越希望孩子懂事,孩子却越不懂事。
因为,他会用欺负弟弟妹妹、抢东西等方式发生分歧,试图来验证父母到底更爱谁。
就像这个新闻,11岁哥哥离家出走,只因他和2岁弟弟吵架,妈妈却只骂他。
被警察找到时,爸爸没有担忧,反而伸手就要打他。
图片
孩子一脸的不服,因为他的心里早已判定,看吧,父母早就不爱自己了。
《倾听孩子》一书中很形象的把孩子的边缘系统比喻为“雷达波束”。
即,孩子每一种行为的瞬间,都是他的雷达在发射求爱信号:有人爱我吗?有人理解我吗?
这个过程中,孩子若收到了父母爱的信号,他才能心满意足地将注意力用在别处。
如果父母错过了孩子的信号,他便会用更激烈的冲突,向父母表达恨意。
电视剧《加油妈妈》中,苏青的小儿子身体不好,反而得到全家的宠爱。
哥哥心生嫉妒,看到弟弟翘课也不阻拦,因为只有弟弟被骂,他才觉得痛快解恨。
图片
所以,在二胎家庭里,回应孩子的爱,比给孩子时间更重要。
因为只有被爱的满足,孩子才能不必担忧自己不被谁爱,他的身心成长才会更健全。
图片
二胎家庭
如何打消老大的偏爱感
二胎家庭,我们常有一种错觉:孩子不喜欢弟弟妹妹。
其实,孩子并不排斥手足,他只是讨厌被偏爱和被忽视的感觉。
我们给孩子多一份亲情并没错,但是想让孩子相互接纳,父母还需要这样做:
1. 没有得宠,就没有争宠
邓亚萍在节目中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干涉、不插手两个孩子的矛盾。
因为父母插手,无论多么主持正义,都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反而会让孩子内心不平衡。
图片
想要孩子满意,就试着让他们自己达成协议,双方独自解决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除了避免父母的偏爱感,还能加深手足之情,更能为他们的未来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当孩子能灵活地处理人际关系,父母的不插手,反而成全了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2. 给老大专属的陪伴时间
也有些二胎家庭,由于其他原因,孩子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避免忽视感,父母最好给老大制造专属的陪伴时间。
综艺《爱的味道》中,父母忙着照顾弟弟妹妹,没有多余精力关注大女儿。
结果大女儿在家里越来越叛逆,拒绝和爸爸沟通,和妈妈也是三句话就吵。
图片
妈妈决定带她去旅行,在只有她俩的异乡,妈妈发觉自己对女儿的了解还停留在生老二之前。
她理解了女儿的愤怒和不满,也通过分享自己小时候的故事,鼓励女儿学当地手鼓,渐渐融化了女儿的心。
我们不见得都带着孩子去旅行,但能在一天中,用孩子渴望的方式,为他留点时间,听他说说心里话。
孩子有被重视感,亲子关系才能回温。
孩子感受到爱,才能理解亲情的可贵,弟弟妹妹才是家人,而不是竞争对手。
3. 带上老大一起照顾孩子
父母在照顾幼儿时,不妨带上老大一起。
就像这位妈妈换床单时,哥哥在旁边抱着弟弟,看着他娴熟的动作,就知道平时有带娃的经验。
图片
告诉老大照顾弟弟妹妹是全家人的责任,孩子会因参与感,而避免偏爱感和忽视感。
当孩子和弟弟妹妹互动越多,他们的情感越深,偏见则越少。
因为在同胞身上,孩子收获了生命一种全新体验:亲情和责任。
图片
二胎家庭中,父母不必非要成为端水大师。
多去接纳孩子的嫉妒和不满,让孩子的情绪情感被看见和满足,也是一种方式。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曾说:
父母不仅要口头否认偏爱,还应该用行为消除孩子内心的猜疑,让他们感受父母的公正。
被爱感才是父母养育孩子的准则。
总的来说,二胎家庭,父母要耗费多倍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调和孩子间的不满和抱怨。
等孩子长大后,彼此能够相亲相爱,这种付出才算是福报。
从长远来看,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孩子的亲社会能力不知不觉得以锻炼。
因为资源和爱争夺与冲突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会分享与奉献的过程。
当然啦,想让手足成为彼此生命的礼物,这更考验父母的智慧。
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呈现。
因为只有父母收获了,孩子才能有所收获。
我们的养育成果,就是亲情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