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谁说过——旅行,就是从一个你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是车子停下那一刹那,瞬间平移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空间。但是这次,我一点都没这样的感觉。和在上海一样,找路用百度,买票用买票软件,找吃的用大众点评,付钱用支付宝,本来担心小县城只能用现金支付,临出发前特意带了2000元现金,结果还是带着1000元回的上海,这我还是在建水哭着喊着用现金支付房费的结果。我在几千公里以外的滇南小城,几乎可以过着和上海一样的生活。甚至可以用美团点外卖。
几年前,到一个四五线小城市,生活方式完全是打破秩序迅速进入上世纪模式,现在已经基本无缝对接了。 当我看到铁路边卖水果的当地妇女,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身边放着一块印着二维码的牌子;当我看到坐在我身边的当地大爷,用他并不灵活的手指和我一样用支付宝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不禁发自肺腑感谢支付宝和微信,那么快地就打破了大城市和小县城的支付方式发展的鸿沟,无缝对接,记忆中除了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做到从一线到县城,全线贯通。
感谢互联网,你们的出现,迅速拉平了大城市和小地方的区别。我们可以在网上听同一张歌单,看同一个视频,听同一堂课,好像生活在哪里都一样,至少在信息方面没有啥分别。甚至新城区里的楼盘从外面看上去和上海也没啥分别,最大的区别是价格,每平米3000多的价格看来十分喜人,小城看来也能丰衣足食,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往大城市跑呢?
好像没有一个很确定的回答,直到我在路边看到贴出来的征婚启事。一张板上贴着有几十号人,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男女平均,学历都是初中,征婚要求都非常简单——真心过日子,有责任心。我突然想到上海人民公园也有一个相亲角,几乎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不是海龟就是公司精英,女多男少,征婚的要求除了物质,很多都在精神上要求契合。我们虽然共享了那么多平台,但是裂痕依然在。在蒙自看着一张张征婚广告,揣测背后对生活的期许,回想上海人民公园一张张征婚启事背后对生活的期许,简直不是在一个平行世界。就算我们现在可以用同样的生活方式,但是仍然隔绝深远。
在蒙自火车站,我背后的一对年轻情侣一直依偎在一起看快手视频,笑的东倒西歪,我凑在后面看了一小会,不是Get不到笑点,真的是笑点很无聊,只看了一会,都忍不住想转台。但他俩一直笑得心满意足,连着刷了半小时。我不禁深深觉得——即便平台呈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重要的是自己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有时候是打一出生就做了。
本来我特别瞧不起逻辑思维瞎掰,按照马东在《十三邀》里的话,“这个世界,5%是精英,其他95%就是活着“,问题是,逻辑思维用上帝俯视角度洗脑的同时——还要赚穷人的钱!就因为这两点,说到逻辑思维,我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但是那一刻,我觉得是自己狭隘了,在一成不变生活里,这也是一道光,能让这个清晨有点不一样,看到一条不一样的路,比把每天大段的时间都消耗在快手上(还不创造内容)有意义多了。
这个世界如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选择。
那个下午,我走在街上,觉得无边的海水慢慢涌上,覆盖了无数绿色葱茏生机勃勃的岛屿,然后海面一切归为平静,就好像陆地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