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
2.让人爱上语文的才是好的语文教育
暂且不说爱,底线是让学生不讨厌不恐惧。
教育和教学真是很难区分清楚。
好的语文教学必然得是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听,会听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会说话能清晰地表达也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
这样说来,读和写就是语文特有的吧?也不尽然,因为哪一门学科也离不开读。那语文学科读的独特性在哪里?这又是一个太大的话题。只说一点,好的语文教育,学生必然是热爱阅读的。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当然你说是核心任务也没错。
当孩子们提到读书时两眼放光,经常如痴如醉沉浸其中,那就是达成基本任务了。
如果孩子们读和谈论的经常是经典书籍,能有逻辑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能有专业欣赏评论的眼光,说和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说明语文教育更上了一层楼,很优秀了。
不讨厌不害怕、喜欢、爱上是三个层次。
如果读书就是为了摘抄好词好句,只是为了要应付考试,变成背考点。那真是最糟糕的语文教育。想让孩子们讨厌语文,那就这样去做吧。
听说读写任何一点,就教学而言都可以有无尽的话题,这也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爱上阅读的孩子,语文总不会差。
让孩子爱上阅读,进而喜欢上语文的教育就是好的语文教育。
3.好的语文教育一定是符合孩子身心成长规律的。
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清晰地给我们画出了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路线。
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和现代脑科学的研究真是交相辉映。
我们学习语言是从声音、画面,是从故事开始的。所以部编教材现在不再一开学先学拼音 。拼音是进入阅读的拐杖,不是必须。汉语拼音70年,是很好的帮手,但对于意义感的建立关系不大。
从故事开始,从儿歌开始,看绘本,讲故事,表演故事......
好的语文教学一定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就像好的课程是有一定长度的,是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大多数孩子的;就像阅读是有一定阶梯的,是有一个普遍性的指导原则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个性的。
说学好一本课本就可以了的人,是不懂得语言学习规律的;说国学经典就是用来背的,不需要理解的,是不太了解脑科学的;说读了几本书写作就会提高的,和以为吃了几顿肉就会长几斤是一样的......
感谢王荣生教授,他主编的“语文教学教什么”系列丛书,是中学语文教学比较科学的方式,很值得中小学老师们一读再读,并实际运用。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我因之而受益。
当然,作为语文老师,要想更系统,你得去读脑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得去读阐释学、哲学、诗词鉴赏等等等的专业书籍。
好吧,语文教学是个筐,作为老师你得不断不断学习,才能勉强算个专业人士。语文教育呢?嘿,漫长的数千年文明,慢慢谈。正因为复杂,可探究的太多,永无止境,才更有趣,可以日日新,才是最有乐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