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错觉
我们知道,我们的预测比随机猜测好不了多少,但仍觉得每一个具体预测都有效。我想到了穆勒-莱尔错觉,我们知道两条线是等长的,但仍将其视为不等长。我震惊于这个类比,于是为我们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术语:有效性错觉。
判断的主观置信度并不是对该判断正确概率的合理评估。自信是一种感觉,它反映了信息的连贯性和处理信息时的认知轻松。承认不确定性是明智的,高度自信的表述其实是在告诉你,此人构建了一个连贯的故事,这并不代表故事是真的。
选股技能错觉
大致而言,所有股民都认同股票市场运作的标准理论。在投资界,人人都读过伯顿·马尔基尔的著作《漫步华尔街》。马尔基尔的核心观点是,股票价格包含了关于公司价值的所有可用知识以及对股票走势的最佳预测。如果有人相信某只股票明天要涨,今天他们就会买入更多。这反过来又导致股价上涨。如果市场上所有资产的定价都正确,那么通过交易获利或亏损的情况就不存在了。完美的价格让聪明人无计可施,但也保护了蠢人,让其免受损失。然而,我们现在知道,该理论并不完全正确。许多散户在交易中不断亏损,还不如黑猩猩随机选择的结果好。
我们向高管传达的信息是,至少在构建投资组合方面,公司的回报看似来自技能,实则来自运气。他们应该感到震惊,但事实上并没有。没有迹象表明他们不相信我们的结论。他们怎么可能不信呢?毕竟,我们分析的是他们自己的业绩,尽管我表达得很委婉,但他们精明老练,能理解我的意思。我们平静地吃着晚餐。我敢肯定,我们的发现及其含义很快会被遮掩,公司仍照常运行。技能错觉不仅是个人的偏差,也深深根植于金融业的文化中。质疑这类基本假设的事实威胁到人们的生计和自尊,绝不会被接受。人们不会思考并理解它。在关于业绩的统计研究中更是如此。研究提供的基础比率信息与人们从经验中获得的个人印象相冲突时,人们通常会忽略这些信息。
无论是业余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大多数人都固执地认为自己比市场更高明。技能错觉违背了他们所接受的经济理论,也与通过冷静评估个人经历获得的体验相抵触。
选股者认为自己使用了高超的技能,这是造成技能错觉最大的心理因素。他们查看经济数据和各种预测,审查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评估高层管理的质量,估计竞争状况。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大量培训才能胜任的重要工作,也是从业者运用技能的直接(有效)体验。遗憾的是,拥有评估公司商业前景的技能并不能确保股票交易的成功。关键问题是,股价中是否包含公司信息。交易者显然缺乏回答该问题的能力,但他们似乎对自己的无知一无所知。这类似于我在障碍场上观察学员时的发现。交易者的主观信心只是一种感觉,不是判断。理解了认知轻松和关联连贯性,我们可以确定,主观信心源于系统1。最后,有效性错觉和技能错觉受到专业文化的有力支持。我们知道,志同道合的信徒群体会让人们对任何观念坚信不疑,无论它们有多荒谬。考虑到金融界的专业文化,很多投资者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就不足为怪了。
错不在专家——世界本就难懂
本章的重点并非强调预测未来的人会经常出错,这是不言而喻的。本章的重点在于,第一,预测错误不可避免,因为世界是不可预测的;第二,高主观置信度不能作为判定准确性的指标(低置信度可能会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可预测的未来与不可预测的长远未来之间尚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
谈谈技能错觉
“他知道记录表明,这种疾病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预测的。他怎么能如此自信?听起来像是有效性错觉。”
“她有一个连贯的故事,解释了她所知道的一切,这种连贯性让她感觉很好。”
“是什么让他相信自己比市场更聪明?是技能错觉吗?”“她属于刺猬型。她相信某个解释一切的理论,这给了她理解世界的错觉。”
“问题不在于这些专家是否训练有素,而在于他们的世界是否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