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和口译补习班的老师咨询了读硕士的事情,她说如果我明年开始全职念书的话,应该不可能再做护士的工作了。这下子我整个人都忧郁到不行,原本指望着靠做护士的工资还能勉强养家糊口还房贷呢。如果要半工半读的话,那压力会非常大:上课需要时间,课后学习需要时间,工作需要时间,吃喝拉撒的基本生活需要时间,偶尔还需要放松一下……哪来这么些时间啊!
今年在家自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训练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我能预想的得到,如果按照现在一会儿鸡血一会儿懒散的状态去读硕,我肯定会死得很难看……
-
1 秒决定午餐
别在小事儿上浪费时间。如果是出去玩得话,我不介意和基友两个人拿着菜单研究半天(但是我俩就是出去吃也会提前调查好餐馆的当家名菜)。工作的时候分秒必争,休息时间也是很宝贵的,浪费在研究吃什么上面太可惜了。
限制时间: 可以给手机上个定时器,拿到菜单1分钟之内必须点餐。刷淘宝也是一样,开一个番茄钟,25分钟之内必须完成货比三家付款下单的全部流程,做不完就不买。
固定安排:要是觉得1分钟点菜有难度的话,周末抽出时间,把公司附近的餐馆外卖菜单全部收集起来,研究好周一到周五吃什么。最近Ins上很流行的“Meal-prep”就是在周末花时间把接下来一周的午餐(甚至晚餐)提前准备好,上班的时候记得带饭盒就行,健康又省钱。
犹豫机制:给自己留张“安全牌”。我和基友喜欢“探险”吃饭,然而去新馆子总有踩雷的风险,特别是西餐。我们俩总有“安全牌”,比如牛排、汉堡。要抱着菜单研究了半天还选不出来的话,那它们就是省时省心还不容易出错的不二选择。
-
确保失踪时间
顶尖领导者们总是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时间,所以可以迅速做出最佳选择。即便受邀参加会议或聚会,只要他们觉得对工作或自身没有用处,就会果断拒绝出席。而普通人总是参与一些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活动,有时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有时是迫于领导的压力不得不参加。
忙碌印象:制造忙碌的假象,或是给自己贴标签。我是我们科有名的antisocial,不管是医院组织的圣诞晚宴,还是科里自己搞的小聚会,我从来都不去。一个是我确实不喜欢社交,再一个以爱尔兰人民为首的部分群众喝醉了爱撒酒疯,拦不住,受不了。
切断电源:学会独处。这样可能不太好,但是我很讨厌打电话。我有什么急事儿会主动打电话给别人,争取尽快解决。但是如果别人打电话给我,通常我都不会接,事实上我的手机是永远静音的。有事儿留语音信箱,要紧的我会马上回拨,没什么重要的事儿发电邮联系就行。
-
构想30年规划
说到时间管理,大部分人会联想到如何管理每天的24小时。但除了这种微观视角,我们还应该用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时间,比如1年、10年,甚至是30年。
世界顶尖领导人往往拥有长远的视野,能够用数十年后的目标指导现在的行动。就像是拿着一幅人生地图,他们会寻找通往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判断此时应该是向左还是向右。
这样说来我并不是想的太多,这段时间一直在想怎么能当翻译,想当个优秀的口译甚至同传,在设想当翻译2年、5年、10年、20年会是怎么样的,甚至开始担心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冲击以及要如何应对。有时候我觉得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这都没入行呢,就开始担心将来了。
自律也好,时间管理也好,做一天很简单,坚持一个月也不难,问题是怎么能一直坚持下去,10年、20年、30年能行吗?我现在一个单身狗,业余时间一大把,想干啥就干啥,以后结婚有孩子了怎么办?那个时候要怎么规划时间管理?以后当个自由职业的翻译时间又要怎么安排?
理都懂,日了狗;不去做,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