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记趣(之一)
三年前班里有一位赵姓小豆豆。长的特别萌,两只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睫毛特别长,像两张小帘子一样竖在眼线上。白白净净的小脸儿,活脱脱的动漫人物一枚,看着就赏心悦目。平日里很安静,爱下围棋,有点小羞涩的感觉。但是课堂上每当别人都答不上的问题出现,他就会当仁不让,站起来娓娓而谈,每每有奇思妙想,吾心甚喜。活泼呱噪的豆豆,滥竽充数的豆豆,浮躁大意的豆豆,数不胜数,这一款乃是稀有豆种呢。吾以为他有静气,沉得下去,小时了了大亦该佳。
和豆豆们交往,言语没甚遮拦,心里想的便会脱口而出,尤其夸奖的话语。总觉得此豆声音和麦兜神似,可爱至极,就直白地告诉了他,当时都很开心。过几日,他来找我,嘟着小嘴巴说,老师我妈妈说麦兜是一只猪。窘迫至极,向来不会随机应变接话打岔的我,当场蒙圈儿,大脑使出洪荒之力,回了一句,麦兜是一只猪,但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一只猪猪,老师最喜欢啦!哎,小王子说的极是,大人是最无聊的物种了,还特别自己为是!
突然想起这件小事,感觉很趣。
还有一次讲到轴对称图形,这豆豆犯轴,非说书上的图形不对,并不是轴对称,拿着尺子量,上下差一毫米,课间操马上开始了,他还缠着我不放。好说歹说答应一会给他结论,才先下楼去做操。没办法逼得我把数学书上那个图形给撕了对折演示给他看证明教材并没有错,才算了事。居然翻到了被摧残的这页书。
实际上确实略有不同,孩子讲的有依据,并非全无道理。只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处理方式还是应该认定是轴对称。精确度的问题和概念性的问题。我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了,上学时就经常于课堂上给老师们出难题,教书后又“尽信书不如无书”“弟子不必不如师,自己要动脑子”常常挂在嘴边,审辨性思维发展到怀疑论就需要纠正偏差了,过犹不及。
课堂上不少豆豆说蝴蝶触角长短不同,角度也不可能折叠重合。亦喜亦忧。可以看做是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同时还是要“引入正途”。数学概念的初步感知和精确定义毕竟有所差别,而且应试教育下还是需要具备理解出题老师心理,关注点不同或出现偏差,在残酷的常规考试中资优的孩子考不出好成绩,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平日里加以引导。必须以尽可能不扼杀其想象力创造力,不抹杀其学科学习兴趣为前提。难度系数有点大,但有其现实价值和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