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堂课:幼儿的社交训练
情商就是处理情感信息的能力,其中的核心能力是共情。共情又称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情感的能力。
怎样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1.让孩子学会解读他人的表情和语气,也就是培养对他人情绪的知觉。2.提高对情绪的理解力,也就是理解情绪的意义。3.情绪的整合。4.情绪管理能力,也就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群体游戏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2.群体游戏是学习规则的课堂。3.群体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控制情绪。4.群体游戏让幼儿学会了合作。
“过家家”游戏是社交能力的重要检测标准,孩子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演绎出自己扮演的角色应有的行为和语言,这是心理理解能力发展的标志。
带领幼儿学习社交:1.让幼儿观察他人。2.父母要诚心诚意地陪幼儿玩耍。3.引导幼儿让他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受到大家欢迎以及如何解决冲突。
成人如果过分重视孩子之间的普通冲突,就容易把小事变成大事,成为处理冲突的错误示范。
第四堂课: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
要培养一个道德判断水平比较高的孩子,我们确实需要一个足够智慧的妈妈,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一个自我道德发展比较完备的妈妈。这与学历高低和取得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无关,它涉及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
要培养出道德水平高的孩子:1.父母要比较成熟,有温和的态度和理性的行为方式,因为父母对儿童的影响体现在言传身教上。2.父母要有亲社会的行为,同时促使孩子参与进来。
影响幼儿的道德行为的能力是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同,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
1.榜样很重要,因为幼儿很容易受榜样的影响。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有个特点—以动作取胜。
2.榜样必须具体,同时榜样行为要有可操作性。
第五堂课: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我们不能吧独立仅仅看成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饭、叠被子,这些是需要的,到它的主要功能是让孩子找到“我行”的感觉,为将来的自信心发展打下基础。独立的含义很丰富,既包括独立生活,也包括独立思考。
不要做盲目的“直升机父母”,只要保障安全,不要伤害他人或自己受伤害。就这么简单,其他能放手就放手。
独立不等于淘气。独立不等于执扭。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能不能培养一个具有独立性的孩子,跟父母的观念密切相关。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方法:1.首先就要认同他的情绪。孩子的情绪独属于他,必须得到尊重。2.为了认同孩子的情绪,父母要重构观念。3.父母要鼓励孩子与自己分离。4.父母要教育孩子帮助他人。能帮助他人的人,当然是强大的人;能帮助他人的人,也会得到正能量的反馈。
尝试让孩子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要知道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这方面的努力一定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