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对一个城市的留恋,其实只是留恋那里的人和事,更多的是沉淀在那个城市里自己最好的年华。”
在晴看来,对一个城市的留恋,或许是因为某种情怀,或许是对习惯的依赖,但更多的是沉淀在这个城市里青春岁月及从未远离的梦想。
01
11年8月末,晴大专毕业后,便来到了“海上花园城市”之称的厦门,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作为师范生,她的目标很纯粹,就是当一名老师。
初遇厦门,她仿佛看到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处处展示着她的美好。天蓝风轻,楼高景美。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艳丽的三角梅欣然怒放……置身其中,无不被它吸引。
更不用说浪漫的琴岛鼓浪屿,迷人的环岛路,美丽的厦门大学,中山路,五缘湾湿地公园……处处展示着她那迷人的光芒。
每每穿梭在厦门的大街小巷,总让她这个三线城市出来的毕业生,觉得自己就是这座花园城市里的一棵“野草”,在海风中飘摇。
几番投简历后,终于,她应聘成为了一所民办小学的老师,执教四年级语文兼班主任。
厦门的民办校,说白了就是外来工子弟学校,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但这都不影响“晴”这棵野草的教育梦想——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
02
“你怎么又上‘光荣榜’了,这是本学期第四次了,说说怎么办?”
“昨天的作业为什么没有完成?”
“卫生区扫得很干净,今天这组的同学表现不错。”
……
这些话语几乎成了她每天的必说语言。她日复一日地奔波在教学及处理学生琐碎事情的路上。
如不是每月10日那“滴”的一声短信提示声,她常沉醉在自己的教育理想宏图里。
她快速瞄了一眼信息:“【✘✘银行】您尾数为✘✘✘✘的账号于✘月10日转入工资1910.78元,余额✘✘✘✘元。”心里顿时晴转阴。
累死累活,操心操肺,就这么点工资,她常自嘲说:“领着卖白菜的工资,操着卖白粉的心。”
晴和她的同事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没领工资时,都像打了鸡血似的;领到工资条的那刻,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
可无论怎样,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她常自嘲道:有时候累了,不想努力了,就看看学生,再看看工资条,就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03
学校的生活忙而充实,一星期18节课,任务量重,班主任事务琐碎。但看到与孩子们磨合得越来越好,教学越来越顺手,学生成绩逐渐起色,这无不让她充满了信心。
只是工资还是低得可怜,而她还要还助学贷款,因此,虽置身在美丽的城市中,却不敢肆无忌惮地逛街,不敢买一百块以上的衣服,两百内的鞋子要考虑它换季甩卖时才敢掂量着下手,不敢去享受咖啡和牛排,原因只有一个——要还贷款。
那年过年,工作了一学期的她,还完助学贷款,回到家,口袋里仅剩可怜的四百块钱。“囊中羞涩”莫过于如此。
即便这样,她依然爱着这份职业,从她选择教师这个行业的那天起,她就想着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04
犹记得毕业时,除了向家里邮寄一箱60来斤的专业书,宣告自己毕业外,便带着自己的梦想及大学时的生活用品来到了这座城市。
虽然工资低,但竟然也在这所学校坚持到第三个年头,成为这所学校里有教龄的老师之一。
2014年10月的某个周六,她加班批改完作文,伸了伸懒腰,然后起身,关上办公室的门,走出校门。
深秋的夜晚天暗得快,虽然厦门的冬天总是来得很迟,但夜晚的海风还是吹得人生冷。她不由得拉了拉衣服,耳边却传来熟悉的声音:
“晴姐!”
她巡着声音望去,却有些小激动,这不是晓月吗?
“你怎么来了?你这孩子,要来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下呢?”她拉着她的手,温柔地责备道。
“这不是想给您惊喜吗?”晓月吐了吐舌头,情不自禁地挽住晴的手,然后向晴的宿舍走去。
05
晓月是晴执教生涯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已是一名初一的学生,也是她在资助的学生。与晓月的这一见面又打开了她记忆的闸门。
记得她从教的第一年,除了空有一腔青春热血外,其实对班上孩子的生活状态关注得并不多。那时的她,以为提高孩子的成绩就是一个有温度的老师。
所以,那一年,对晓月这个孩子,除了知道学习成绩不错外,对其的家庭情况一无所知,她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教育那些捣蛋的孩子。她以为那就是做老师该做的。
转眼这拨孩子升上五年级,可晓月却没有来,她打了电话问,被告知转学了,她还因此惋惜了许久。
可随后就被忙碌的生活忘却了,直到第二学期的某一天,她在路上偶然遇见了晓月,便关心地问其转学后的学习情况。
晓月却低着头,眼圈红红的,强忍着泪水小声地说:“我没有读书了!”晴被这一回答震惊了。
于是,找了家奶茶店,便与晓月叙叙旧。从晓月的口中得知,她是一名孤儿,从小由养父抚养着。原本养父在一位亲戚的店里帮忙,可亲戚的生意不好,就关门回老家。养父失业加身体不好,就没钱供她上学了,她就辍学在家照顾养父。
“反正我也是黑户,回老家学校也不会收,还不如早点出来赚钱。”看似轻松的一句话,晴却听出了诸多的无奈,更感到震惊与难过。震惊晓月小小的肩膀竟然要担起这么大的重担,难过自己从没打心底去关心过学生的生活,觉得自己不是个好老师。
问了晓月的现住址和联系方式后,她赶紧联系学校相关领导,向他们反应晓月的情况,恳求老板免费为晓月提供就读机会。
就这样,晓月辍学一个多学期后,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学习,晴负责她的吃穿住行。虽然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两千不到,但她觉得为了晓月,一切都值得。
晴曾经以为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的成绩都棒棒的,但自晓月的事后,她忽然明白,作为一个老师,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才是幸福的!
06
流年似水,晴带的第一批学生都成毕业班的学生了。可要升初中,晓月没有户口想留在厦门读很难,回老家,因为是黑户,对方也不会接收。
户口成了大问题,晴就去联系公派校长,让他帮忙想办法。后在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下,公派校长联系到孤儿院,晓月的户口就这样过户到孤儿院。
而此时,晓月的养父早已病入膏肓,当晓月的户口尘埃落定时,她的养父也安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晓月彻彻底底成了孤儿。
好在晴没有放弃她,与公派校长一起资助她读初中。
小学毕业后,晓月考上了火炬学校,这是厦门比较好的私立学校,学费昂贵,但对晓月却是免费的。
07
晓月上初中后,就寄宿到学校,这是第一次回来看晴。
晴把晓月带到宿舍,给她倒了杯水,嘘寒问暖,俨然就是姐姐欢迎妹妹回来。她们之间的情感早已超越了师生情,而又更甚于姐妹情。
晴知道,因为孤儿这重特殊的身份,晓月骨子里是很自卑的,内心也比较敏感、脆弱。于是,晴常想方设法鼓励她,给她讲名人传记,不时地送她书。周末的时候就会带她去图书馆,她要让晓月知道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在晴的鼓励下,晓月在新学校的成绩也都是遥遥领先。她们一起设目标,晓月的目标是——高中就读厦门外国语学校,而晴的目标是考上厦门公办学校。
最终,晴在民办校呆了六年后,终于在2017年的夏天考上了厦门的公办学校;而同年,晓月也考上了厦门最好的高中之一——厦门外国语学校。
08
她们在彼此的鼓励下,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段师生情,与其说,晓月感恩遇见晴,不如说晴一直在感恩晓月,是晓月让她明白了:“师者,渡人,渡己者也。”是晓月让她变成了一个有真正温度的老师。
现在的晴,每到周末,批改完作业,就会带学生们爬爬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自己成为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
这正是晓月给了她前行的动力,让她在自己的工作上闪着光芒。
而晓月继续为着她的梦想努力,她说,将来也要跟晴一样,当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帮助更多的孩子。
晴与晓月已成了这座城市扎根最深的“野草”,但她们依然在为各自的梦想在海风中追寻。
这座城市的风很大,只是海风再大,也吹不走“野草”的梦想!
本篇文章正在参加这个城市风很大 的征文活动,如果喜欢的话,就给个红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