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号断更了,更准确点说,是6号的作业卡在7号零点发送的,简书系统识别为6号没有更新。或许对别人来说这个不是什么事,但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
提醒我之前获得的小成绩不代表我的真实能力,那只是在一个问题上沉淀很久的一次爆发式表达,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好,我需要努力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连续两周按时交日更作业让我高估了自己,一再推迟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晚,直到昨天,因为时间紧张而没能在时限内上交,收尾也很草率,特别不满意,但我并不想修改。在我看来,日更写作更像是每日一场考试,时间到了,不管会写出什么鬼东西,都得交作业,而且交了就是过去式,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以重来。完成的就不再去动它,不能总给自己有很多机会的幻想。不论好与坏,就让它留在那,因为它们昭示着我所有的写作历程,记录着我的成长。未来可以写升级版,但原文不要改、不要删。
高估自己的同时带来的是态度上的松懈,没有一开始那么用心了。这个问题我之前就发现了,但并没有足够重视,或许是自己下意识纵容这个行为的发展,直到昨天,一个小小的痛的打击,让我清醒,知道不该沉浸在自我满足的状态,还有很多不足要改正。
除了能力不足和态度散漫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知识储备的匮乏,更确切的说,是不具备逻辑清晰的知识架构,以往一直只是一味摄取信息,没有进行整理和内化,造成了自己知道很多知识的错觉,事实上,它们并不属于我,当我想要表达的时候,根本无从下手,脑子里只剩下一个个单一的词汇,没办法完成系统性的联系。
通过这次断更,我更加明白行动的意义。只有行动,才会打碎自己以往的幻想,知道自己与期待的样子有多么大的差距。也是因为行动,才能纠正以往一些错误的脱离现实的认知,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在写作中纠结是什么样的感受,从而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而且,初始的热情总会消退,接踵而至的痛苦和艰难,才是需要奋力翻过的障碍,渡过一重重的磨砺,才是平稳的坦途。
按道理说,跑步跟写作背后的逻辑应该是一样的,坚持积累、打磨就可以了。但具体行动上还有很大不同,跑步,更多是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对抗;写作,是脑袋中种种思绪争执不断最后达成妥协,由一个焦点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两件事对自己的考验属于完全不同的维度。
写作,我需要重新认识它。
写作,说简单也简单,写就可以了;说不简单也不简单,遣词造句、上下文的思路连贯性、主题是不是对应,核心内容是不是表达清楚,全部都要花功夫去打磨、推敲。写作,没有一步登天,既要有持续的知识积累和沉淀,也要有稳定的输出练习。
文字是带有写作者温度和感知的,你透过它们宣泄,它们就会充满愤怒;你满怀喜悦,它们也渗透着欢喜。所以,请尊重你的文字,同时也是尊重你自己。
写作,应该承载着写作者的感情,而不是无端的消耗。不要把写作当成手段,否则,它将会成为一把利刃,伤人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