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一本关于理财的书时看到这么一段话:
<公证遗嘱>无遗嘱法定顺序。法定顺序如下: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租父母。
让我联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
并不是有关什么遗嘱纠纷,只是从这段话看得出来我们这一生最最最亲密的人是配偶然后是子女再到自己的父母。
而有些人的生活往往把顺序颠倒:父母第一或子女第一。
总是把能和自己过一生也是这一生能在一起最长时间的人忽略掉。
以前,我家隔壁的房子租住着一对年轻夫妻,育有三个小孩。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城市里交得起学费读上书,男的就只身去了广东打工,而他妻子就负责照顾三个孩子。
他们的生活很艰难,有时一个月都没一顿肉吃,那可是2000年啊!
好在有很多热心的邻居会时不时把些剩余的荤菜或是一些旧了但还能用的日用品给他们。
有一天,我见妈妈和一个邻居在门前过道上聊天,看表情像是是聊着一件不是很愉快的事情,还时不时看向那三个孩子的家。
妈妈回到家见到我就开始八卦:
原来隔壁本不该生活得这么苦,那三个小孩的爸爸在广东有不错的收入,而且每个月准时寄回去给他们的妈妈。
他们的妈妈每个月都会有一天自己回乡下去看望他们的外公,就把他们扔在家中(最小的10岁左右)自己照顾自己。
我妈妈说,她是把她老公寄给她的钱拿回去给了她父母。
但她父母都还可以自己下地耕种,听说有个不学无术的弟弟,可能是因为这个弟弟吧。
后来她的老公回来了,总能隔三差五的听到他们的吵架声。
他们吵架声很大,我从他们的吵架中听出来那个男人在抱怨妻子总把钱往娘家送,而那个女人却骂他没本事让她过上好日子。
人总是有怜悯之心,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更心疼那三个孩子了,也对他们母亲的做法很不解。
当时的我并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会为别人的家事而生气。
现在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慢慢的能体会到些以前不理解的感受:
成为一个家庭后,这个家就是你的"家",以前的家叫做"父母的家",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组合的家。
自己组合成的家需要两个人一起经营维护才能把这个"家"过好。
父母的家也是需要照顾的,因为那是我们原始的家。
但前提是要先把"自己的家"照顾好。
也明白了当时大人们为什么会因为别人的事而感到不快,因为多多少少也有些她们的影子或是感触。
那时很少会有人意识到自己组建的家庭比原始家庭更需要去用心建造吧。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一日夫妻百日恩的道理。
总能时不时听到一些人对自己的另一半说我家妈或我家爸说了什么什么!你要怎么怎么的!我妈要去哪里哪里玩,你要拿多少钱出来之类的话。
大家都成年,也大都是自由恋爱到结婚的,我相信现在的我们所选择的别一半都是最初的选择。
既然选择了自己组建一个家就一起好好经营,别自己成家了还父母家大过天,当然,如果父母家真需要帮忙而也能帮得上的话那一定是要帮的。
但别自己家一个月没开次荤,却隔三差五的往父母家送肉。
在我们这一生中,夫妻关系是最长久和亲密的,就因为这样,很多人觉得日来方长,不必把关注点放在这里。
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关心父母,照顾兄弟姐妹,教育子女,维持朋友关系,维护客户关系。(当然适当的关心照顾教育维持维护是有必要的)
但独独没有想到要关心自己的另一半,总觉得应该是对方来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他(她)为我做的都是应该的,不为我做的都是他(她)不对。
所以不主动去经营、维护、保鲜。往往因为这样才导致有这么高的离婚率。
其实我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夫妻关系在所有关系中是排第一的,其次才是子女父母。
育儿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就是: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这句话我从女儿出生就记下来了,但是是这一年来才悟出来和做得到的。
夫妻往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因分歧而吵架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还因此离婚了。
这种情况往往是把亲子关系放在了夫妻关系前面而导致的。
还有的人把友情看得比天大,一天到晚会因为朋友的一个邀情而爽了自己另一半的约 。
这种情况发生在男生身上比较多,他们把友情看得比一切都重。
但却忘了生病时是谁在照顾,衣服是谁在帮洗,心累了是在哪儿停歇。
生命很长也很短,不要让最应该在乎的忽略了。
请珍惜身边的他(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