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跟岗学习的第三天,课间的时间行走在校园里,处处是孩子活动的身影,欢乐的笑声。
在今天的校园里我看到了这样3幕:
镜头1:上午孩子们带着小鱼、小蜗牛、蚕宝宝、小昆虫进校园,我好奇的问姜老师,这是要班级统一养殖吗?姜老师说没有要求,学校里本来就有昆虫馆,可以养殖在昆虫馆,也可以放在教室里。校园里鸡笼也备好了,一个个鲜活的小鸡也从蛋壳里“破蛋而出”了。
镜头2:校大门进来的正大厅,正前方挂着四面红旗,左边是活动课程的一些成果,右边有一台三脚钢琴,两侧立着学生绘画作品,在学校最庄严、最豪华的大厅里,一群孩子在干净的地砖上趴着、坐着、躺着玩围棋和象棋,我跨过孩子的身边,没有人发现到我。
镜头3:放学后,孩子们装着一袋袋豌豆回家,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在海创良田种的成果,我问孩子们,准备怎么处理豌豆,孩子们告诉我回家剥开瞅瞅它们长的个头,另一个孩子告诉我回家炒起来吃,一个说拿来写生,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这是多么快乐的一天呀,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最盼望着周末在花圃里翻蜗牛,掏鸟窝,抓麻雀,养蚕,这里的孩子比我这个农村散养娃的童年还更幸福,他们竟然可以携带“好伙伴”陪自己上学,在校园角角落落都渗透着生命教育,这幕后必然有一个懂孩子的教师,姜文老师是一位计算机老师、备课组长、还是孩子们的科学老教师,更肩负着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技术达人。姜老师说休息日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网络另一端指导孩子们做实验,指导养殖小动物,博学多才,话不多的姜老师可是孩子喜欢的”宝藏老师”,宝藏姜老师在校园一点没空着,时而有孩子来与他分享自己的小昆虫,时而带领孩子们给小鸡恒温箱加点水,时而探讨着。
我在心底很是羡慕这里的孩子们!孩子们可以在学校最大、最庄严的大厅,席地而坐,最舒服的姿势下棋,专注而享受的模样就像我躺再自家的地板上。羡慕他们置身于都市的世外桃源般的校园中生活、开垦、种植、收获。
让我深思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才是真的活动?什么样的课程才是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
回想十年前自己在少先队岗位的时候,设计的活动尽量设计给老师、给家长、孩子所谓“减负”的活动。在今天我看来,“活动”不是过场,活动不是活动,活动不是一个方案的设计体现。策划一个好的活动必须有设计、有过程、有评价、有教育意义,并学科融合。让孩子们在学校的活动里有综合性成长的,有学科,有自主,有创造的学习。
海创系列课程开发融合各学科,在课程的活动中体验,课程不是单独课程,活动不是单独的活动,活动和课程更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我想品质的课程是基于特定哲学而组织化的课程,是一种富有倾听感的,它是将学生置于期待之间获得某种平衡的。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是解决学校课程发展的实际问题,并具有不同的实践样态,像海创小学《彩色课程》群,它像一个大树,分支出“海创良田”“海创西瓜园”“海创昆虫馆”一枝枝特色的小课程,课程群的根基如同一棵大树的根,深深扎入土壤,融入生活,唤醒生命,滋养人的品格。
海创小学是一面镜子,透过镜子看本质。作为教育者不仅仅拘泥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该设计有更多的鲜活气息的教育内容和活动,让它们走近孩子的日常课堂,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对深度思考和创新实践的挑战。
教育是打破常规,建构价值,追随生命品质的过程,学习不是只有枯燥的背诵和刷题,做为教育者我们要思考,更要行动到具体,让我们的孩子在更多的体验学习,去用全副感官和心灵去吸收、去体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