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纪行之五
○ 湖 山
穿过古城的石板小巷,来到著名的丽江木府。木府门前游客众多,门庭若市,木牌上用汉语和东巴文字写着“木府”二字。不少人原以为木府是大户人家的宅院,到了之后才知道是木氏土知府的官衙。这座距今有六百年的官衙,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被称为丽江文化的大观园。
进木府之前,先去看了旁边的老街。街上有一座飞檐翘角的木牌坊,牌坊上书“天雨流芳”四个汉字,汉语的意思是:天降润雨,滋生万物。正好与纳西语的“读书去吧”谐音,大意是读一部好书对于心智的滋养,就像天雨之于谷物的成熟。一语双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重视教育的灵心慧性,也体现了中原文化与纳西文化的交融。
木府旁的天雨流芳木牌坊
走进木府,迎面是一座纳西风格的照壁。照壁上写着“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对木府的写照。木府始建于明朝初年,虽然只是一个纳西土知府的衙门,但规模和气派远胜于内地的许多古衙,导游称之为丽江的“小紫禁城”。尽管觉得有些夸张,可是言之有据。据《丽江府志》记载:木府殿堂巍峨、布局严谨,楼台亭阁,数不胜数,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可惜这样一座富丽堂皇的木府,大部分建筑毁于清末的兵火。
用汉字和东巴文字书写的木府指示牌
徐霞客惊叹木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1996年丽江大地震后,世界银行官员来古城考察,看到大多数民居建筑保存完好,主动提出愿意提供贷款帮助修复重建。最初的贷款计划,并不包括木府的重建,因为木府不是民居,要重建这么大的一个古建筑,难的不是增加贷款,而是如何恢复历史原貌。在丽江人的心目中,残破不堪的木府依然是他们的文化瑰宝。重建工程如果缺失了木府,就会削弱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史专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依据史料绘制出了木府的重建图样。办事严谨的世行官员,在听取了专家的汇报,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后,有感于木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意将重建木府纳入古城的修复计划。
重建后的木府恢宏壮观
经过三年的恢复重建,木府在废墟上浴火重生,从而为丽江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世行最为成功的贷款项目。重建后的木府,占地46亩,369米的中轴线上,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大殿依次排开,两侧房屋罗列,府内殿堂巍峨,高低错落,花园回廊,勾连穿插,溪渠纵横,活水长流。既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又体现了丽江古建筑古朴简洁、厚重敦实的风格,以及丽江特有的风水和建筑文化风格。
一
纳西民族有着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其建筑风水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鲜明的纳西族特色。木府坐落在古城的狮子山下,西河水东南西三面环流,街道临水而筑,民居依水而建,瓦屋栉比的民居群落,层层环围着木府。中原的官府大都建在城镇中心,而木府却地处古城的西南,因为西南方是古城的头部,而土司就是纳西族的首领。
中原的风水理论以“坐北朝南”为最佳,而木府却是坐西向东,这种朝向除了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外,还因为此地风水绝佳,左有玉龙雪山为青龙,右有虎山为白虎,背靠狮子山为玄武,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把守关隘,既有枕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其次木姓是皇帝所赐,在五行方位中东方属木,喻意“迎旭日而得大气”,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
也是由于这个木姓,丽江成为了一座没有城墙的千年古城,因为木氏土司认为:如果修筑了城墙,木字加框就成了“困”字,无异于把“木”困住了。
木府民居环围,坐本朝东。
二
木府的前院,是土司的议事厅。厅外挂着三块“诚心报国”的匾额,分别由明洪武、永乐、嘉靖三位皇帝御赐。走进议事厅,正中是雕刻精美的红木屏风,屏风上刻有“励精图治”四个大字,屏风下是一个二尺高的台坐,台坐中间是土司的官椅,官椅上铺着一整张虎皮。台前摆放着两排明式木椅,两边红底黑字的执事牌上,写着朝廷赐予的官衔爵位,虽然格局与中原的官衙有所不同,但气势威严,排场豪华。
议事厅的天花板上有三个藻井,上面的图案雕刻精湛。中间的藻井是一条四爪金龙,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刻意避嫌,与皇帝的五爪金龙相区别,以示不敢逾越朝庭规制,同时又彰显了木氏土司“开门是小诸侯,关门是土皇帝”的地位。
两边的藻井则是披星戴月图案,与纳西妇女的七星羊皮图案相似,一个商议军政大事的地方,用这种图案来装饰,有用妇女的披星戴月,辛勤劳作,来勉励土司励精图治之意。不仅如此,木府的许多建筑的屋檐,都有凤在上,龙在下的图案,显示了纳西族妇女的崇高地位。
木府前院的议事厅,是土司办公的地方
议事厅内的土司官坐
木府天花藻井上的四爪龙图案
纳西妇女的七星羊皮图案也装饰在议事厅的藻井上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边陲地区的土司家族,凭什么能够世袭元明清三代22世,统治丽江达470年之久?”用朱元璋的话来解释就是“为夷智识,足见摅诚”,意思是纳西土司虽然是少数民族人,但是很有政治智慧,善于审时度势,而且对朝庭非常忠诚。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木氏土司三次审时度势,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第一次审时度势是在宋末元初,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云南后,纳西土司阿宗阿良率兵迎降,并协助元军平定叛乱。元朝为了稳定西南边陲,任用土司为地方官,纳入朝庭的掌控中。土司阿良因协助忽必烈平叛有功,被封为“茶罕章宣慰司”,官居从二品,后又实授丽江土知府。从此纳西土司便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封建领主,又是地方官员。
第二次审时度势是在元末明初,1382年明军攻占昆明后,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如法炮制,率先归附,行人臣之礼。明朝在大研镇设立“丽江军民总衙署”,管辖丽江的四州一县,授阿得为丽江世袭土知府。朱元璋还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一横,钦赐其“木”姓,以示汉纳一家亲,阿得正式更名为木得,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为了取得皇帝的信任,木氏土司对朝庭采取“亲和政策”,不断向朝庭示忠。明万历年间,木氏土司向朝庭进贡白银万两,万历皇帝御笔亲书“忠义”二字,并特许在木府门前建“忠义”石牌坊,以表彰土司对朝庭的忠诚。木氏土司以朝庭为靠山,借着协助朝庭平叛,不断扩张自己的统治,争夺矿产资源,使其家族在明代进入了鼎盛时期。
明万历皇帝特许修建的“忠义”牌坊
第三次审时度势是在明末清初,雍正元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地方官不再由土司担任,改为朝庭派出“流官”治理。木氏土司知道这种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抗拒,于是主动放弃权力,家族子女不任行政官员,而是到各个庄园去当庄主,以经营土地维持生计,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而另外一些抗拒改土归流的土司,抵抗前来镇压的清军,导致伤亡惨重。木氏土司的审时度势,不仅避免了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且保留了土通判的职务,一直承袭到辛亥革命后,成为云南“传世最远”的土司家族。
三
木氏家族的兴旺不是偶然的,与其倡导汉学,重视教育有着极大的关系。议事厅后面的万卷楼,是木氏土司的藏书楼,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楼内陈列有中原的各种典籍,百卷大藏经《甘珠尔》,六公土司的诗集,还有众多名师的书画。木氏土司最早接受中原文化,而且汉学造诣很深,据《明史·土司传》记载:“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
丽江22代土司中,最有成就的当属木增。乾隆年间的《丽江府志》说:“增又好读书传,极群籍,家有万卷楼。”木增有《检书》诗云:“万卷浑如邺架藏,清藜小阁满云香”,生动描写了万卷楼的藏书之富。木增熟读经史书籍,而且文学修养很好,成就颇丰,其传世的诗词赋有一千多首,分别收在《云薖淡墨集》等六部集子中。
木增读书学以致用,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他从唐王朝支持南诏吞并诸诏的惨痛历史教训中,明白了只有依附中央王朝,争取支持,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对中央王朝采取亲和政策,使明王朝视纳西木氏为能“节制吐蕃”、“辑宁边境”的“西北藩篱”,并多次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和封赐,其中见之于记录的就多达28次。木增开创的亲和政策,巩固了木氏家族的世袭统治,使丽江进入纳西族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木增励精图治,积极倡导汉文化,他不仅送子弟到中原求学,系统接受汉文化教育,还聘请汉学教师到丽江,传授中原文化。除引进汉学教师外,还从内地引进了医生、画师、建筑师和开矿技师等各种人才,促进了丽江地区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木增与杨升庵、张志淳、董其昌、周延儒,张邦纪等名士诗书往来,互相酬唱,在与这些内地大儒的交往中,木增受益良多,眼界大开。
木府最高的建筑万卷楼
万卷楼内供着孔子牌位
丽江古城的木增与徐霞客雕像
木增与徐霞客的交往,在丽江被传为佳话。1639年正月二十日,53岁的徐霞客抵达鸡足山,此时远在丽江的木增,已在朋友明代大儒陈继儒的介绍中,听说了徐霞客见识广博、才华卓绝,于是派翻译专程赶到鸡足山来迎接徐霞客。五天的风雨兼程,当徐霞客踏入丽江古城的石板街道时,已是华灯初上时分。木增盛情款待徐霞客,晚宴上“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为了使徐霞客在丽江的考察能够持续,木增先后送给他许多钱财、用品和食品。
徐霞客在丽江期间,木增与之“如切如磋”,请他圈点诗文,为自己的诗集《山中逸趣》作序,委托他校订《云薖淡墨集》,帮助木增的孩子评改作文。木增还写信给徐霞客,请求他帮助编写《鸡足山志》。就在这时,徐霞客由于劳累过度病倒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已使他无法行走。木增得知徐霞客病情严重,思乡心切,便派了8个纳西族壮汉,用滑竿将徐霞客从鸡足山抬送回家,辗转半年使其回到江阴老家。1641年正月二十七日,徐霞客回到故乡半年后去世。徐霞客在日记中回忆,若无木增的大义之举,必定客死他乡。
四
万卷楼后面的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商议家事和祭祖的地方。殿外高挂一块“为国干城”的牌匾,这是明嘉靖年间才子杨慎,送给丽江土知府木公的。木公虽生性骁勇,但也喜好诗文,他与当时流放在云南的四川状元杨慎关系很好,杨慎特送上“为国干城”的牌匾,意在是褒赞木公为国效力,捍卫边陲。这四个字,后来被木氏土司作为家教的信条。
护法殿类似于内地的宗族祠堂,正中的墙面上悬挂着东巴教诸神像,上面写满了神秘的东巴文字。中间的案台上,供奉着木氏先祖的牌位,两边墙上挂着六位土司的画像。旁边有长凳、棍棒,这是动用家法,管教子女用的。木氏家族的家教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法。
木氏的家教强调“德行”居首,木公在他的《建木氏勋祠自记》中,提出了以效忠朝廷、修谱牧民、追祖修德为根本的家教思想,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通,他要求木氏子弟仿效先祖屡立战功,世代受惠于中央,重视修德而名声远播。并提出了“四勿”“五至”的具体要求,“四勿”就是:内勿耽于酒色,外勿荒于犬马,勿亵尔神,勿怠尔心。以“五至”作行为规范:忠君至恳,爱民至专,孝亲至勤,祀神至诚,训子至要。
木府的护法殿
护法殿内的家法刑具
木公的家教思想薪火相传,逐渐内化为木府的家教文化,这种家教文化强调“不忘根本,以史为鉴”。木公认为,木氏家族能有今天的高官厚禄,全靠朝庭的“优典”,这是木氏兴起的根本。而关键在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有鉴于滇西历代土司中,因家教不严导致内乱,失去统治地位的教训,木氏土司对子孙后代管教严厉,且具有严格的执行力,尽管在明代出现过篡夺土司之位的内乱,但都能依据家法及时平息,防止了人亡政息的历史悲剧在木府重演。
五
建在木府后花园旁的三清殿,占地500平方米,为三重檐攒尖顶楼阁式木构建筑,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三清殿中堂的神龛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神龛一边供着道教三清的神像,另一边是道家的八卦图,殿内有道士招揽游客看相抽签,但应者寥寥无几。
纳西族传统的宗教为东巴教,信仰者多为平民百姓。而丽江的上层人士,多信仰佛教和道教。这种宗教信仰与其政治需求相一致,木氏土司以朝庭为靠山,以学习汉文化为荣耀,通过佛教、道教,可以密切与中原王朝的联系。而木氏土司对于道教的信仰,更多的是一种神仙崇拜,以及道家养生术的吸引。木氏土司除在木府建造三清殿外,还先后在丽江建过真武祠、大定阁、金刚殿、太极庵、大觉宫、元天阁等道教宫观。
木府的三清殿
三清殿的天地君亲师牌位
玉龙雪山下玉湖边的迎仙楼,就是木公建造的道观。木公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之余,经常到迎仙楼观赏风景,吟诗作画。他写过不少学仙诗,其中一道写道:“餐霞饮洁学仙流,岂念人间万户候。出入烟尘随所欲,翱翔海岛任于游。笑擎云液千年酒,宴赴蟠桃七月秋。”表达了一种不恋功名富贵的出世思想,但他在现实生活中,木公过的却是积极向上的入世生活。
而木增土司则不同,他既崇信佛教,又笃信道教。他不惜巨资,在佛教圣地鸡足山建造了悉檀寺,并多次到悉檀寺朝拜,并在寺中住宿。为了弘扬佛法,他还委托徐霞客修编了《鸡足山志》。
丽江附近的鸡足山是佛教胜地
木增土司
木增又是一位虔诚的道教信徒,受道家归隐思想的影响,他36岁便放弃权利,隐遁束河芝山的“解脱林”,埋头读书写作,从事学术研究,并自号“滇西华马水月道人”。他在诗文中写道:“斗笠蓑衣情坦荡,短萧横笛任悠扬。昏夜归来恒醉饱,惟斯真乐在山庄。”展现了一种道家淡泊逍遥,自得其乐的境界。
木氏土司对各种宗教兼收并蓄的做法,形成了丽江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促进了丽江周边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滇西北政局的稳定,也丰富和拓展了纳西族文化。
参观木府,使我们看到了纳西族文化的兼容并包,看到了木府“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而文化上的与时俱进,又使纳西族成为了滇西最为先进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