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很多男人说,自己基本不消费,钱都给老婆孩子花了,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尚?事实是,很多家庭,男人总是炒股票的名义卖掉了家里大部分积蓄。
2、,受害者心理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没有好处,一个人若是习惯性扮演受害者的角色,那么他与身边的人就会陷入Karpman的“戏剧三角”。戏剧三角是由受害者、拯救者与告发者组成,这很容易理解,当一个人扮演受害者,那么就会有人想要拯救他,也会有人指责他。那这个扮演受害者的人会对这种关系欲罢不能,因为这是他熟悉的角色。要想办法把戏剧三角转变成“力量三角”。
力量三角由创造者、辅导者与挑战者组成。受害者要变成创造者,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再退缩到“可怜的我”的叙事中;拯救者也要放弃自己被需要的渴望而成为辅导者,鼓励对方寻找答案;告发者要转变为挑战者,督促创造者执行他的计划。这是转变心态的方法。当然,想不想改变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3、比如说,拒绝一个人的邀约,可以用夸奖对方的方式,“我配不上你”的一种升级灵活应用(意会)。 “我见你就会好紧张哦,我准备好再去见你。”
4、以前太自大了,总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什么,后来我才明白,成年人只能在已经定性的里面去筛选更与自己契合的人,而不是去改变一个人的形状。
5、一对年老夫妇,一起走过大半辈子,多年来他们每晚睡前最后一刻必定会跟对方说一句:我爱你。别人问他们为什么有这个习惯,丈夫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假如我们中一个第二天没有醒来,我们在人生里留给对方最后一句话就是这三个字。
6、自己日子过得不好的(老、中年)人,没什么成功的人生经验,却擅长输出恐惧、焦虑和人生的限制(他们会把这些垃圾当成精神财富)。当他们听到小辈们有什么突破性的想法和行动时,通常给的不是祝福,而是警告和阻拦。没什么自我的人,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如果真的听了他们的,多半过得比他们还糟。 担心、恐吓、劝阻,是有些长辈唯一会的,对小辈表达关心的方式。至于祝福,他们可能不知道还有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