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雨水节气的到来,寓示着本年度降雨将逐渐增多。乍暖还寒气候时节更为突出,万物蠢蠢欲动,渐显勃勃生机;高山峻谷冰雪始融,候鸟燕子动身北归;乡野间,人们送肥入田,春忙备耕。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古代劳动人历经几千年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农耕经验,已经传承几千年,当然各地的人们为庆祝该节气的到来,人们也沿袭有不少的风俗习惯。
劝务农。古时,雨水前后人们常常举行社火、踩高跷、划悍船和闹花灯等活动。天气乍暖乍寒,冰雪融化,南雁北归,土地松动,万物展现了复苏的景象。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历代历朝均重视农耕生产活动。为提醒人们新一年度的备耕春耘开始,便举行许多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提醒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及时投身农业生产劳动之中,为一年的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俗语道:春雨贵似油。春雨润物细无雨,田间小麦,山间杂草,树枝花叶,开始萌动,初显生机。一年之计在于春,早动手早准备,就可以为秋后五谷丰登奠定基础,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撞大运。这一习俗通常在川西一带比较盛行。雨水这一天,孩子们的母亲一大早就带着自家娃站立路口,遇见路过此处第一位的成年就将按捺孩子叩首,拜为干爹或者干妈。有的地方也叫拉保保、拉干妈或者拉干爹,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此生无忧,无病无疾,事事顺畅。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贵人的照顾和关怀,一生富贵无虞。
占稻色。这一习俗通常在华南一带比较盛行。这一天,人们通过爆糯水花来预测占卜本年粮食的收成。主要是看,糯米被爆后开花的多少进行预测。如果开花多,寓示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反之,寓示着本年度将欠产,让人们早早着手精打细算度过灾年。当然了,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常常得看老天脸色吃饭。风调雨顺,则仓廪充盈,人们得以温饱度日,此年无忧无愁;如若遇到旱灾或者涝灾,人们必忍饥挨饿,甚至命丧黄泉。所以人们预测吉凶的做法,后人特别是当今的世人应当给予充分地理解。
回娘家。这一习俗也盛行于川西地区。雨水这一天,出嫁的女子一般会同姑爷一起回娘家省亲。女儿一般会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罐罐肉与椅子等礼物带给自己的父母,感谢两位老人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姑爷也借此机会表达自己对两位老的敬意与感激之情。通常母亲也会为久婚不孕的女儿准备一件贴身的红色内衣作为回礼,据说女儿穿上后,就能够很快喜得贵子。不用问,这也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而已,一件红色内衣肯定不会有如此功效。
总之,雨水期间各地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其用意非常接近。就是希望人们随着万物的萌动,尽早行动起来,早早地规划一年农事,整理维修农耕车辆、农具,送肥田野地头,及时耕耘平整土地,迎接新一年降雨来临,为本年的农事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食为民本,食足而天下安。古今中外,颠无不破的至理名言。望天下人,谨尊执行,勿赖次日,早务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