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没用的就是给年轻人的建议,这是李嘉诚先生说的。
这话听着没什么,其实挺有意思。
从小我们就是听着各种“建议”长大的,你要上课认真听讲!你不能贪玩!你不可早恋!可是——谁上课没走过神?贪玩误过事?青春期内心悸动暗恋某个“男神”“女神”?
现在市面上铺天盖地都是写给年轻人的书和文章《给年轻人的xx建议》,《xx给年轻人的智慧课》《年轻人一定要懂的xx事》...不胜枚举。书买来了,看了,文章点开了,读了,问题是真的有用吗?
卡耐基关于《人性的弱点》,有一段作者序,特别好。
他说:学习是一种自动的过程,所以如果要把这本书中所研究的原则应用自如,那就应该在遇到这样的机会时,就运用这些原则。如果你不这样做,很快就会把书上所看的内容忘干净——原因是切身运用过的学识才会深深地留在脑海。
为什么强调应用呢?
因为应用带给你了反馈,带给了你事情完成的成就感(或者失败的受挫感)
大家都不是傻子,没人坚持做辛苦而没有回报的无用功,真正成就伟人的是他做事中不断突破自己的快感,不信你回想你从小到大最突出最喜欢的技能的形成,也不过是最初那点甜头驱动的。同理前面的问题,倘若你走神挨了骂,误事遭了打,早恋成绩下滑,论谁再干这三件事前恐怕都要三思。
我不怕你读书少,想的多,年轻人有顾虑是正常的,就怕你脑袋沉沉一车书袋,说起道理来口若悬河,结果什么也不实践,无成一事。相比社会上许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成功人士,人家不一定读过几本书,但是说出来的都是真知灼见,你问,为什么?凭什么?
究其根本,不仅是他的实践带给了他反馈促使他走上了明路,而且他通过不断的试错、复盘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得到它的过程往往是艰难的,独立思考也一样,你必须有实践,有反馈,有内心的触动,有痛苦,你才能有自己的想法,缺了中间任意一环,你读书不过是打着改变命运的幌子消遣,为了自己吊书袋积累资本,根本无法拥有自己思考的能力。
知乎大V白诗诗说的很对,读书是别人代替我们思考,当我们读书时,我们其实是在重复作者的最终思维路径,走他们在荒野丛林中为我们开辟的道路,而他开路的过程——他独立思考探路的过程,这重要的一环我们却缺失了,同时我们由于脑中充斥别人的观点,由于人天生的惰性觉得独立思考耗时费力,自身的思考力便如久经压迫的弹簧失去弹性,荡然无存了。本是为了引发自己的思考而读书,最终脑中却装了一兜洗别人的想法。如此一来,读书的你倒不如那些不看书而在社会中放手一搏的人了,毕竟白纸一张便于涂鸦,成品一幅再难添改了。
解决办法倒也简单,趁年轻多尝试,快速试错。有实践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思考,不会人云亦云,与其夜里盘算千条路,早上起来磨豆腐,不如放下书本好好体验生活,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因为该走的弯路和该吃的苦,你一点都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