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精髓是,以最小的成本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如果没有取胜的机会,就坚决的等待,或者创造局部的竞争优势,从战争的角度来讲,最好的方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粮草最好从敌方获得。一次性解决问题。百战百胜而没有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战争就意味着损耗,百战百胜,就会不断的损害自己的实力,评估一场战争的结果不是你胜利了,而是你的实力变强了。
所以,首先要考虑到失败,然后再考虑怎么样成功。
--------------------------------------------------------------------------------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
经营和打仗一样,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其实比打仗胜算还低十倍。因为打仗就是两方打,不是你胜就是我胜,经营是你不知道跟谁打。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环境本来没义务等我。先能避害,然后才可趋利。因为利今天没有,明天还可以再图。而害却可能让我输掉老本,彻底出局,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
为什么我们的趋利意识总是百倍于避害意识呢?主要是因为侥幸心理,赌一把。有人说,大不了重新来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史玉柱的命,出局了就没法重来了,因为那牌局里的人都不白给,你手里没牌了,拿什么入局。
对于站在后面指挥的主帅来说,看清楚谁第一个登上去的,是和指挥战斗同样重要的事情。因为你如果搞不清楚该赏谁,下回就没人奋勇争先了,那啥指挥也白搭。
百战百胜不是什么好事。用李克对魏文侯的话来说:“数胜必亡”。为什么呢,每一次战胜都有代价,有消耗。百战则民疲,百胜则主骄,你又疲惫又骄傲,对方则憋足了劲要雪耻,可能下一仗就翻盘了。再说了,还在打,可见这胜的质量不高,没解决问题。
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也”。次之呢,也要一战而定,打一仗就解决问题。百战百胜,那本身就是问题。
“上兵伐谋”,不是说打仗要用计谋,是说要破坏地方的计谋。计谋双方都有,双方都是牟定而后动,把敌方的谋伐掉,他就动不了(被人知道的计谋是没有价值的,一个战略被写出来,它的实现价值就已经没有了)
“伐谋”,是伐掉他的计谋,伐掉他的念想,从根儿上把他的念头伐掉了。让他发现条件不具备,风险很大。胜算不多,放弃自己的计划。“伐交”,则是破坏他的外交,打散他的盟友(张仪苏秦合纵连横)
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有两样东西最能驱使人犯错,一是利益诱惑,二是焦虑。
《孙子兵法》的出发点不是这样,他是处处以失败为假设前提。首先假设这事会失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经营也是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能专注,坚持默默无闻,二十年磨一剑,最终成为行业领袖。而另一些人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今天干这,明天干那,始终过着波澜壮阔的创业人生。其根本都是“思维性格”的差异,前者不一定是特别大智慧,而是一个“失败前提思考者”,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觉得是风险,他首先假设干不成,只有他已经干成的那件事,他才认为能继续干成,最后他就成了集大成后一种人,他是“成功前提思考者”,听到什么都觉得是机会,是大机会,是不能错过的机会,最后他就成了终身创业者。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这就是兵法智慧的根本。“非战”“非攻”最后还强调一个“非久”,什么意思?是动作要少,关键时候,就来那么一下,最忌讳天天研究,频频动作,反复折腾,做多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