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先发于公众号:海笔架。围炉夜话,神游八荒。何必执着呢?
- 01 -
知乎上有人问;“李白和杜甫谁更胜一筹。”
其实何必要分胜负呢?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李白和杜甫谁更胜一筹,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答案。
文学的胜负靠的是读者的评价。而伟大作品的初心一定是作者自己内心的体悟。
李白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白求的是自由,杜甫忧的是天下。
他们都是勘破了个人胜败荣辱的人。
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写下不朽的诗篇。
想来就算举世皆非之,李白也还会是那个自由浪漫的李白,杜甫也一定还是那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所以,谁胜谁负又有什么关系呢?
- 02 -
《三国演义》中刘备初访茅庐时听到南阳农夫唱歌谣道: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据说这首歌为诸葛亮所作,刘备因而看到孔明人生境界之高。
人生就像棋盘上的黑白棋子一样,往来纷争不断。
财富,尊严,名声……,人生似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
只是人力又穷而欲望无尽,人的一生总要常常经历求而不得的痛苦。
有道是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勘不破虚妄的胜负,生命就处处都是修罗场。
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03 -
端午节总会想到这节日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理想与世俗之辩,从来没有终结过。
小时候觉得屈原是精神上的净土,如今觉得他看不破。
远离世俗才能求得理想和清净的人心中其实是放不下世俗的。
心中真正自在的人,眼中根本没有清净污浊,世俗理想之分。
世界就是它本身所呈现的样子,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