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本书解决两个问题
1.父母如何在育儿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到幸福。
2.父母如何在育儿的过程中,让自己感到幸福。
与孩沟通的两种语言
1.说教式用语:父母认为是为孩子好,脱口而出说出来,实质是家长为了让自己安心的语言。
2.鼓励式用语:激发孩子活力、家长心情轻松、引导孩子快乐走向独立的语言。
5个阶段29个场景语言
一.0-3岁,初遇世界
1.当孩子害怕接种疫苗时:
x 不要哭,我们忍一忍就好了(压制、欺骗、忽略、回避)。
√好疼吧,你做得好棒(感受、共情)。
2.孩子不刷牙的呵候:
X 不刷牙会长蛀牙呀/怎么能不刷牙/为什么不刷牙/就你事多/你看哪个小朋友不刷牙(维护家长权威)
√刷牙真麻烦呀
3.孩子总是急不可耐的时候:
x 我不是这让你等一会吗/等着,着什么急/怎么就你急/放心,没人跟你抢
√真的很期待呢
4.孩子不小心弄洒食物的时候:
x 我就说会弄酒吧(推卸责任)
√没关系,我们来擦干净就好(无条件的爱)
5.孩子吵闹着要买东西的时候:
x 如果你再不起来,我就不要你了(威胁孩子)
√不如意就哭闹,也只有现在了。(帮他平静下来)
二.3-5岁,个性初显:
6.孩子不吃蔬菜的时候
x 蔬菜也要吃,对身体有好处。
√你不喜欢吃蔬菜呀?(正面感受孩子,不评判,补贴标签,有的孩子是生理反应,直接是吃了恶心,有的是分口感好坏。)
7、有了弟弟、妹妹,孩子更任性了。
x 弟弟在哭.咱们等一下
√当你出生时,你哭的时候,当时爸爸妈妈觉得非常幸福。
8.孩子总算到了能不弄洒饭菜,自己能够勉强吃完的时候。
x真了不起(居高临下)!
√:好吃吗?
9.当孩子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时候(实际是孩子在焦虑,行为就是信号)
x 小学生了,不许这样(居高临下,指令性语言)
√上小学了,好开心。
三.6-8岁,接触学校生活
10.喜欢的电视节目还没开始孩子就等在电视机前面。
x 看电视不用这么认真!
√哇,好认真啊!你要喝点水吗?我给你放到这儿。
11.孩子说再也不要去学校的时候。x不许说这样的话!
√你这么讨厌上学啊?(接下来与他一起探究发生了什么导至不想去学校)
12.孩子邀请我们一起运动的时候。
x要做我们就做最棒的,我们一定要做好!/要完就好好玩,你那么玩,我就不跟你玩了。
√这真的好好玩。
13.想让孩子有自信的时候:
x 能做这么了不起的事,你太棒了(潜意识是你觉得他一向不太好)。
√保持现在这样很棒(=认可你现状,不给你未来添加压力)。
14.在父母看来孩子的主张不正确的时候:
x 不对.你那是错的,因为…我告诉你….
√能说出自己的意见是好事(愿不愿意跟你说与说得对不对差别很大)。
15.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玩玩具的时候:
x 你这么玩就弄坏了。
√玩具坏了真可惜啊(按照孩子期待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玩)。
四.9-12岁青春期:
16.孩子磨磨蹭蹭不做作业的时候:
x 作业做完了吗?/什么时候做完啊?/你有多少作业呀?
√那什么时候提醒你比较好呢(双向沟通)?
17.孩子看电视到深夜的时候:
x 你还要看多久?/你还准备看多久?
√.那我先晚觉了,晚安。
18.帮助了别人的孩子,却没有被道谢的时候:
x 这孩子父母怎么教的?
√不是为了获得道谢才帮助别人。
19.孩子恶作剧的时候(主观故意):
x 做这种事的孩子,你给我滚出去
√真是我的宝贝
20.父母不说就什么都不做的时候:
x 为什么在别人说之前,你就不能做呢?/不说,就不动。/不说,你就从来不带动的。/很抱歉,你还没做我就告诉你了。
√不要用悄绪在当下进行干预。
21.孩子在游乐园大炒大闹的时候:
x 你再这么吵,下次我就不带你来了。
√今天你做什么我都不批评你。
22.学校老师打电话来的时候
x 老师让你学习再认真点。/老师都跟我说了。/你们张老师,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微信,你猜老师说了什么了?
√老师好像很喜又欢你(皮格马利翁效应)。
23.孩子和父母顶嘴的时候:
x 这是你跟父母说话的态度吗?/你跟谁说活呢?
√这还挺会讲道理的嘛!
五.13岁以上为亲子分离做准备阶段:
24.想鼓励孩子的时候:
x 不要约束自己,希望的自由地活出自己的风格。
√这样做很好,我最喜欢现在的你了。
25.孩子乱丢衣服的时候:
x 不是说过衣服脱下来要放洗衣机里吗?
√帮孩子收好就好了。
26.孩与失败的时候:
x 我说对了吧,你就是不听话。
√真不容易啊!
27、孩子对未来感到迷芒,止步不能的时候:
x 你只要考上那所高中就…
√辛苦了,你现在好像很烦恼(感同身受,无条件的爱,给予必要的指导)。
28.孩子一直玩智能手机的时候:
x 好,我现在宣布,我暂时没收你的手机。/我宣布,以后你每天只能玩多长时间。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你愿意听听我的意么吗?
29.孩子开心期待圣诞礼物的时候:
x 给你送礼物的是你妈。
√有圣诞老人的,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三个热门问题
1、以为孩子有发育障碍(孤独症、多动症、学习障碍)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
要重视、不夸大.不过度关注注。
2、乖孩子也可能有问题。
不乖是孩子几天性。
3、为什么不发脾气却可以责备?
发脾气是情绪渲泄,于事无补。责备是有理有据,帮他成长。
【感受】
这本书谈到如何让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让孩子感到幸福,同时还得让自己感到幸福。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忘记了幸福育儿这个词,只剩下育儿了。一旦孩子的言行与我们预想的目标不一致,我们就经常会焦头烂额,焦虑不堪。记得我家老二有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压根不吃。饭添好,端到她跟前,喊了多少遍,硬是不吃。因为怕她饿着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就很气愤,我记得还用筷子头打了她。于事在这种强逼下,她菜都没吃,光白饭吃了一碗进入。现在想来这件事,确实不妥。相当于两败俱伤,更谈不上幸福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安放好情绪,再来处理事情。其实现在的孩子饿不着,家里总有吃的,一餐不吃,不会导至缺乏营养。
书中还谈到父母要做到无条件的爱。关于这一点,我想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大抵能做到个八九成。一旦孩子进入亲子分离阶段,这时候孩子与我们的物理距离以及心理距离不断拉开,我们往往就会产生失落感。比如我家老大,当年高考结束,我送她去北京参加某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她一起顺便玩几个景点,也好照几张合照好晒晒朋友圈。没想到景点是完了,合照硬是没达成。还有就是孩子参加工作后,与我的交流更少了,似乎没有什么好谈的内容。因为她有自己主见了。这总境况发生后,我们大人如果计较太多,就会产生摩擦,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无条件的爱这个理念了。
【行动】
之前养老大的那些年,我和她妈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是由她爹奶带到上初一的。基本上除了给她必要的经济支持,还真没有花太多心思在科学育儿这件事上。总是想着先解决物质方面,实际这个想法不太对。现在小的还小,应该多花心思在这方面了。书中讲的这这些场景,日常可以对照来运用起来。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