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无奇的民谣,竟能如流水涧涧淌入心扉,空空的米店是哪般模样,眼光为何丢失在潮湿的路上,谁在撑起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
盛说凌晨就是听着这首歌为卧病在床的爷爷打一份白粥,他只管概括故事情节,只字未提也许泛滥成灾的情感世界。感谢《米店》,安抚凡人心,哪怕是暂且的落脚,也能在最静谧处潜滋暗长着勇气。
不知这番一路向南的归途,盛是否也在雾霭沉沉的暮色中点播了一首《米店》。
是的,在这烟雨飘摇的天气,我们终于话了离别。只因我们肩膀上都挑着不能言说的责任与重担,不能感同身受,却始终能心疼彼此。只因我们都有自己的——米店。
米店,能果腹充饥,喂养每个人的过去,养活每个人的现在,活活每个人的未来。这绝不仅仅是陶渊明的“五斗米”,更是李密的“陈情表”,苏轼的“乌台诗”,还是求而不得的“白月光”和“朱砂痣”。我愿称之为——信念感。
在亲朋好友之间,我们的信念感为朴素的道德情感。一旦越过朴素的道德情感,便周身不自在,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自我道德绑架。在亲密伴侣之间,我们的信念感是什么呢?是人尽皆知却转瞬即逝的爱吗?不是城堡里的公主,便不应有此般美梦。激情褪去之后仍是朴素的道德情感为支撑点,哪怕心有不甘。在自我相处之间,我们的信念感为价值感。自己要打心底接受和认可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于他人而言的价值,还有于自我的价值。从本我出发,走向自我,止于超我。
如此种种信念感,为世界观。由此衍生出方法论,那就是权衡性价比。年少无知,思虑重重,总是纠结不能做出选择,认为性价比总是不能比较的。每一个选项背后的某些物、人、事总有它的价值,价值与价值之间怎可同日而语?换个时间价值排序就会有偏差,应在不同个体身上价值更会有天差地别。但现在细细想来,最后不都是做了选择?再换言之,价值之间也许不可同日而语,但落在实处的是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总该是能在那个时空里权衡比较的。
性价比终归是能权衡的。“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命运,在寻找自己的香。”该是“寻找自己的香”性价比最高啊,这是作词家的选择。每每念及人类能把如此复杂的事情具象化、重量化,最后做出自己的选择,无论哪个选择都值得我们深深佩服,佩服每一个曾在泥沼中挣扎过后勇敢走出来的人。哪怕走出来时一步三回头,哪怕走出来时便不顾一切含泪奔跑,哪怕是多年后泥沼仍附在身上结了痂,他们也许不能成为站在光里的英雄,但一定可以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英雄。
是呵,我们都有自己的米店,笃信着自认为该笃信的一切,并用最现实的性价比做出最勇敢的选择。售卖过去、现在、未来的米店营生如何?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罢,不负必然性,释然偶然性。
乡间雨夜,静如天籁,也恐怖如斯。大概是因为坐在这空空的房间,等待明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