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中小企业融资,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尤其到了最近几年,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所以对此逐步有了更为真切的理解。今天想着盘一盘,也顺带说说自己的一些感受。
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其实有很多种途径,比如银行信贷融资、企业发债融资、企业股权融资等等。我们这里主要限定为股权融资,尤其是风险投资(VC)性质的股权融资,即企业通过释放一部分企业股份给风险投资机构(大多数是风险基金),获得机构的投资款。这里边包括了以下一些因素:
公司估值(投前):即投前公司按照一定算法(市盈率倍数、市净率倍数、市销率倍数、现金流折算……)对公司当前的价值进行估算;
公司估值(投后):本轮投前估值 + 本轮投资金额 = 本轮投后估值;
融资轮次: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
释放的股份比例:基于公司估值和本轮需要的资金量,折算出本轮释放的股份比例;
融资金额:基于公司估值和本轮需要发展的资金量,确定融资金额。
逻辑
1、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为什么要投给你,而不是其他同类型公司?
同样的赛道,同样的行业天花板,你要比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资历长?技术积累多?客户案例多?项目/产品毛利高?商业模型更优?为什么同行业其他企业做不到?真的有所谓的技术门槛?
不要说你是技术/产品独一份,你在自己的细分赛道上没有竞争对手这种情况,在充分的竞争的市场不太能够出现。
2、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自身的投资“哲学”是什么?
投资人和投资机构的基金一般的存续期是五到七年(如果你不是在基金初期参与,时间会更短),这段时间内,基金的目的是按照这次投资(如果能够完成)设定的业绩目标达成或者基本达成,获得IPO或者其他方式退出的条件,完成投资周期的任务,给基金LP一个合理的交代,基金GP自身实现价值的增值,能够有资历和本钱运营下一个更大的基金。
所以,在这段期间内,你能将公司发展到什么水平(中间可能还有另外几轮的融资),你需要分阶段将每一轮的融资资金、轮次间隔、达成阶段性业绩目标的情况,都有比较清晰的逻辑完整表述,说服投资人。
说到底,投资人最本质的投资哲学,就是基金周期内能够有更大的概率完成在被投企业的退出,你必须能清晰的表述出完整的逻辑,满足这个要求。
3、被投企业最应该讲清楚的逻辑是什么?
这个逻辑不是行业天花板,不是细分赛道的预期,而是你从现在的人员、资金和业务规模,为什么能够在几轮资金助力的情况下,获得远超同行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一个个的阶段性业绩目标,最后达成基金退出的业绩标准。
你现在才几个人?一年才做多少业绩?现在的人效比是多少?你五到七年后至少要完成一个小目标的年度业绩和至少30%的业绩增长率,到时候需要有多少人来支撑这个业绩要求?到时候得人效比又是多少?你为什么可以实现人效比翻倍的目标?你的业务模式如何在这几年得到优化提升才能达成人效比翻倍?凭什么新的业务模式你就能够成功?凭什么其他竞争对手不会比你做得更好?新的业务模式企业是否有相关的基因?如果缺乏积累,凭什么能够短时间内获得这样的能力?如何靠企业之外的力量撬动业绩增长?为此公司需要做出哪些策略调整……
4、被投企业如何将钱落到实处(设置的考核里程碑有哪些)?
花多少钱到研发?要做出什么样的技术/产品?什么时候能做出来?做出之后如何能够验证最初的产品/业务的财务模型?
花多少钱到销售?如何组建/扩充队伍?如何考核销售队伍?如何确保新的销售体系在设定时间内磨合完成?
花多少钱到市场?为什么要为XX市场模式花钱?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短期回报/长期回报?长期回报需要几年后见效,为什么?
当前有几个主要业务?财务模型分别是怎么样的?如何确保以上资金投入之后,能够产生更优的财务模型和人效比?其中的逻辑是怎么样的?
自洽
如果一个业务的天花板很低(市场发展的最大容量缺乏想象力),很难说服投资人拿到钱;
如果当前核心团队的能力集合(Skill Set)与未来业务模式所需要的差别巨大,很难说服投资人拿到钱;
如果未来的商业模式没能够看到可以期待的规模效应,而是靠人来堆出业务量,很难说服投资人拿到钱;
如果对于一个公司的核心技术既非独创,也没有足够的护城河(不是技术领域的),很难说服投资人拿到钱;
如果一个业务的财务模型的优化,需要长期大量资金的投入,不满足投资人的“哲学”,很难说服投资人拿到钱……
——————————
以上,应该有很多疏漏的地方,并且更多是自己的一些总结,缺乏案例的比对。但相信,有过相关经历的人,一定知道我在写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创业也好,融资也罢,最终都要回归到商业本身——需要能够看到可预期的盈利or其他商业价值,那就必须有完整的逻辑,并且能够自洽,满足投资人的“哲学”。如果再创业实践过程中,一轮融资没有能够实际达成阶段性的目标,那,就会生成新一轮的“故事-逻辑”,去说服新一轮的投资人,这应该是80%以上的融资现状。
毕竟,能像字节这样的公司——将融资计划书写的如此“保守”,做得比计划书里还出色太多的公司,一定是万里挑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