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近年开始关照自己小时候的爱好:看戏。看戏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也是我父亲家族的传统。据说爷爷和父亲都热衷过唱戏和乐班。至今想来,非常奇葩的是印象中参与唱戏演戏的都是村中男子,没有女子。
关注宝宝的who来剧团很久了,想参加团练也很久了,每次时间都不凑巧。这次团练周四上午正好有空,满怀期待去参加。路上坐错地铁迟到10分钟,进会场上楼有点小小的心跳加速,人进入空调房里有点发晕,很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歇会儿。
一
but大家已经站着围成圈开始了。据宝宝事后发布的流程说这个环节叫Cool down,通过冥想活动,步行练习,社会计量方法了解大家的能量状态和心理需求,戏剧小白的我当时感觉是一个破冰游戏,我很喜欢参与体验各种游戏,然后把体验过的游戏设计到我的培训中,所以我会很用心得去记游戏内容:
首先是让大家用手势形容吃早饭的饱腹感和心情指数。
然后是空间感、安全感、成就感 、新鲜感四种感觉,每个成员选择一种,由两旁的邻居用手势给予这种感觉。
第二个环节Warm up ,每人轮流分享今天早上经历的一件事,其它人轮流用肢体语言+声音/关键台词。我个人感觉这个部分让我充分体验了叙事疗法的精髓:从不同人的眼光看自己的同一个问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的早晨故事是孩子起床和猫事件。平时叫孩子起床是早晨头等大事也是头疼大事,一个情绪按钮按错了就是不吃早饭仍然迟到的下场。今个早晨一睁眼,老公率先起床叠被子,一边叠一边自言自语:啊!有个毛绒绒软乎乎的东西在我被子里。老公大概是灵感闪现,说:小时候我早晨起来发现被子里有个毛绒绒软乎乎的东西,你们猜那是啥?我猜是只猫,儿子立马搭腔说:是不是我的腿?还顺便把腿伸出被窝示意。估计还没完全清醒,语境不清晰。我就接话讲起儿子小时候跟猫的故事:你10个月和妈妈一起回老家,黑猫平时都睡姥娘姥爷枕头边,有天晚上睡你枕头边上,妈妈怕猫吓着你把猫赶走了。姥娘家的黑猫你还记得吗?
话音未落,小虎开始哼哼起来表示不满,我猜他是希望猫睡在他身边,赶紧解释一下:猫狗身上有跳蚤,小婴儿没有抵抗力怕传染给你。
为了转移情绪,赶紧说:过年你回去和大姨家的猫玩!大姨家的猫生了几个小猫没活下来。小虎彻底清醒了,接话说:大姨家的猫自己把小猫给吃了,还剩一只小猫!一边说着猫故事,一边里三层外三层的衣服都给他穿利索了,赶紧下地做早饭张罗上学的事。
故事写起来一长串,说起来一箩筐,实际发生只在几分钟。团练现场10个人,每个人用一个动作表现这个故事的某个部分。惊鸿一瞥见,我只记住了一位女士表现的是我老公看到猫那一刻是惊恐逃离状。
事后我反思自己为什么独独对这个表现印象深刻。我的答案是平时我关注老公特别少老公关注我特别多,我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关注自己。所以我从没想过老公在早晨这么开心的语境里他讲述小时候的故事中当时他的心情是欣喜还是惊恐。晚上回来睡在床上我决定问问他当年的心情,他说当时发现猫在被窝很害怕,我问害怕什么呢?他说害怕猫吃了他的小鸡鸡。这一刻,我突然和老公感觉亲近了很多,我和他内心的这个害怕有了一个新的连接。因为这个男人平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甚少表达他内心这样的感受,一直以家庭责任为重,照顾着我,儿子,他老妈,忽略了自己。今年发生很多事,最近身体也不太好!我除了爱自己,也得好好想想怎么样做才能多关爱这个内敛的男人。
二
其余的参与者各自分享的故事都值得深味,故单独列为一节来叙述。
故事1:
挤地铁,正专心自己的世界,突然闻到一种味道,是萝卜味?还是屁味?
10个人10种呈现……
讲述者分享:最近有朋友生病放不出屁,肚子很胀很难受。所以我不反感屁味。屁味代表健康。
故事2
挤地铁,打瞌睡。一乘客每到一站都要大声的问:徐家汇到了吗?
睡意正浓,突然惊觉车厢内悄无声息。赶紧睁眼:徐家汇到了!
10个人10种呈现
讲述者分享:
睡意缠绵时,烦人!
下车时,感恩!
故事3
挤地铁,见一人地铁关门还拼命往进挤,旁人各种劝:别挤了。瞬间想到新闻中地铁事故。穿着服装极似地铁工作服的我比别人多劝了五六次。
进地铁里,遇一男,不小心碰了一下,男子像刺猬一样异常警觉……
10个人10种呈现
讲述者分享:照镜子,照见安全感。
故事4
每日5点起床,设置闹钟4:55,今早起不来,纠结……老公在身边说:“想睡就睡吧!”腾地就起床了。
10个人10种呈现
作者脑补话外音:是不是被体贴和被理解,就会更有力量感?或者被刺激被打击?
故事5
早晨起不来,老公说:你儿子已经起床了。妈妈腾地起床,给儿子做早饭去了。
故事6
女儿考前作业N多,做到10点没做完,妈妈让女儿睡觉。女儿要求5点叫醒补作业。妈妈定好闹钟,第一次叫说5:30再起,第二次没等5:30叫,女儿自己起来了。妈妈:继续睡!
还有几个故事,原谅我没记住。此时我已经进入缺氧头晕状态,更加期待亲近椅子……
三
进入第三个环节,我终于可以坐下休息会。我选择先当观众。补会水,缓解下头晕缺氧。
一人一故事剧场形式练习,导航员引导新老演员分别使用以下方式呈现故事:流动塑像,三段式故事,一对对,菱形叙事。
故事1
小区停车,一面包车第二次挡住,导致孩子上学迟到。非常愤怒,去敲门叫他来挪车,纳闷为什么他不肯贴电话在车上。门卫说:这是临时停车,没有登记电话,晚上12点回来。
4个演员用流动塑像呈现强烈的情绪。
故事2
凌晨到家,停车很难。停在一个夹缝里,贴了电话在车上。凌晨四点多,电话响了叫移车。出去一看,是一妹子车技太差倒不出车,找人帮忙,打了她电话求助。
帮,有情绪!
不帮,过意不去!
纠结!
帮!
四个演员用一对对的方式呈现了这种纠结。乐师的音乐特别给力,有音乐助力,纠结的情绪张力更加凸显。
故事1和故事2在不同时间呈现了一个问题和一个答案。非常感慨:真实的人生比戏剧更像戏剧。
故事3
场景一: 开车带着80多岁老妈和老公女儿去北方收集石头,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绵羊在吃草,美的心醉,想跨过公路去拍照,被急速而来的车撞断3根骨头,心里说:这么快!
场景二: 躺在马路上,望着飞奔而来的老公,心底突然多了内疚:
生活那么好,NO zuo NO die !
场景三:躺在马路上,等救援几个小时。心理活动N多,最后想:本来就是带女儿出来长见识的,这也算长了见识!
场景四:忘记了!
这个故事使用了菱形叙事,可以呈现四个场景,一个人在前面表现一个点,其余三人把这个点加以更细腻的诠释。
在场景一,前面一个人呈现的点是“这么快”,后面三个人各自诠释各种“快”:
急速而来的车快!
难道我快要死了?
我的即兴台词是“啊?我要死了?”,事后讨论,当事人给我建议改成:“难道我要死了?”
在场景三,我的台词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对女儿也是好事吧!”是自我安慰的语调。
现场讨论时另一表演者指出我的台词特别欠妥,在意外事故面前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对女儿是好事!
我事后想只保留叙述者的意思会不会更稳妥:“女儿也算长了见识!”
但我当时只想用用什么台词可以呈现叙述者那种积极的人生的态度。在整个叙述过程中,当事人的心态都是非常豁达的,非常感恩,在整个倾听的过程中,我由衷的钦佩叙述者的那种人生态度,在一切不好的事中寻求益处和处处感恩。新手表演的我在三秒钟即兴创作时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有什么台词能表现当事人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还在想意外事故的好处,自然而然蹦出来的就是我遇到逆境无法释怀时常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是一种接纳的心态,放下抗拒,顺服宇宙,接受礼物。“这对女儿也是好事”比“女儿也算长了见识”,更能凸显叙述者的这种坏中求好的人生态度。虽然,按照常理,生活现实中的语境这样的表达是会被道德诟病的,但在戏剧语境中,我觉得这样有反差的台词倒是能刺激听众,引发思考,就像我后面的这位表演者的反应,也是一种镜子。
四
在复盘故事3时我对自己有三点“看见”:
一是我过往的经验让我下意识都在台词上表现,而肢体表达是盲区,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以后多多学习肢体语言,丰富表现力。
二是如果叙事疗法结合一人一故事剧场这样呈现,叙述者能不能得到疗愈效果,是否取决于全体呈现所表达的那种感觉:被理解,被看见,被支持!演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呈现,和叙述者期待中的呈现是有差异的,会不会造成叙述者新的感觉(或者说创伤):我不被理解,我不被看见!
我这么想本身就说明我的需求是:被理解,被看见!
三是我为何如此看重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为何花如此多精力去咬文嚼字琢磨一句话怎么说。结束团练回来还念念不忘再用文字复盘。
此前在参加一次读书会上反思我的语言表达,我曾提到过一种特殊经历:
小时候, 我妈妈经常让孩子们去给邻居送她亲手做的吃食,或者去借东西。在去之前,我妈会教我们如何如何说。回来之后,她会详细问我们应答的经过,然后会点评哪些话说的不恰当,应该如何如何说,小到我几岁大到我大姐嫁人生子,从未变过。记得我送完吃食想快点吃,老妈非要问完了才让吃,或者一边吃一边帮她做现场还原。这几年自我疗愈的过程中我想这应该跟母亲一岁生母自杀被送养,没读过书,缺乏安全感,她的需求应该是特别想要被认同被接纳。
我读书识字基本属于自学成才,特别喜欢摘抄词语,写文章字斟句酌。我和别人的谈话我能在事后复盘,自动复刻,一切对话都历历在目,前后不差。我和老公吵架他常常说不过我,因为我记得他以前说的某个词某句话是在什么场景下说的,言之凿凿,很有说服力。我刚创业时,为了提升谈判能力,每次谈完生意,回来就写日记现场复盘,反思自己的思路,接下来再如何跟进。现在我能从别人的用词中看到他的一种心理模式,比如一个伙伴他自信的时候才会用到“我……”句式,他不自信的时候常常用“你……”句式,这常常给人感觉在说道理,削弱了自身对他人现场的影响力。
老妈这种无意识的教育训练,至今想来无意中得带给我很多能力优势,但出发点却是出于害怕出错的心态,所以,我会遇到问题表现出推卸责任不肯认错等行为模式,我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就像其他表演者给我的台词提了醒,我当时心理有抗拒,现在写文章还在给自己找一个没出错的理由。为了一句话说的恰不恰当前思后想,耗费了很多精力。这种模式也给我的身体带来很大的消耗,给心理带来很大负担,今天本来是来happy的,却因为空调间缺氧身体不适不能尽兴投入而产生了自责,甚至自我攻击。多年来对自我的不接纳和抗拒,纠结,在今天又一次出现,我做观众缓过神后,决定讲自己的故事,接受演员们的即兴演绎。
导航员宝宝激情四射,指导演员们用流动塑像的方式呈现我的故事。
乐师的即兴伴奏,两位演员呈现我情绪和身体的痛苦,一位演员呈现空调的变频风,一位演员呈现“分享”(是导航员的指令,也是我个人思想的指令),或丰富或夸张或简洁的肢体表达,让我现场投入得观赏,摄像,也让我事后回味无穷:我的思想想要的那么那么多,我的身体拼命追赶,我的情绪不知所措,一点点的风都可能成为“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记得表演空调风的人青春靓丽的脸庞,鼓起红唇一口一口专注得把风向左吹,向右吹,向上吹,向下吹,我当时脑海里的画面竟然是:空旷田野里层林绿树下徐徐而来的微风,特别舒爽的风,特别清新的风,我闭眼深深呼吸,非常享受。
五
故事5:无力感,想减肥学英语。使用一对对方式呈现。
故事6:大学时代各种“丧”,集体醉酒破“丧”!
乐师即兴演唱,非常切题切景!功力深厚!
现场用“流动塑像”方式呈现,导航员采访现场和点评后,第二次做了表演呈现,每人想一句台词,串起来用诗朗诵结尾,表现酒醒后如何面对“丧”(伤心事):
“小芳!小芳?小芳是——谁?”
“都过去了!”
“生死之外无大事!”
“加油!再找一个!”
六
结束时,10围成圈,手拉手,每人用一句话回顾今天团练印象深刻的故事。
“啊!一只猫!”
“徐家汇到了吗?”
“萝卜味?屁味?”
“喂!下来倒个车!”
“一起喝酒!”
“想睡就睡吧!”
“儿子起床了!”
“五点叫我起床做作业!”
“电话!电话!”
后记
20190110Who来团练
回顾与总结:
排练主题:日常
带领者:宝宝
参加者:共 10 人(3位团员,7位爱好者,其中两位接受过专业PB训练)
地点:洋洋咖啡
排练流程:
1,Cool down(冥想活动,步行练习,社会计量方法了解大家的能量状态和心理需求)
2,Warm up (每人轮流分享今天早上经历的一件事,其它人轮流用肢体语言+声音/关键台词)
3,一人一故事剧场形式练习(流动塑像,三段式故事,一对对,菱形叙事)
4,每人一句话诗意回顾今天听过的某一个故事
5,致谢环节
我的收获是:
1,真诚和接纳有助于营造令人放松自在的一人一故事剧场空间
2,新朋友加入团练总是带给我新的灵感和开心发现
3,我看见了自己!我理解了自己!我接纳了自己!
6,
7,
……
我的建议是:
1,希望今天的新朋友们以后再来团练一起玩
2,有时间能深入回顾,总结和探讨!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