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标领悟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材继续了上一册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本册教材仍以主题单元形式编排。
单元主题设计:乐趣、遗迹、英雄、生命、冲突、科学精神、珍惜、告别童年。
各单元内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情景,便于我们借“题”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单元之间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序”,每单元的内容没有“帮、扶、放”的前后序列,弹性空间较大。
单元的选文借助单元主题创设学习平台,使学生从小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问题、基本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 。
单元体列分为主题课外、综合活动、拓展阅读、单元小结包括(小资料、我的视角、课后问题、日积月累)。这四个提示性、引导性的资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资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发挥它们的最大效应。1.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3.切实推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目标
1.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
3.切实推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的实现。
(三)教材特点
(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a.依据“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
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b.注意落实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教材对课文进行了严格筛选,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c.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材设置了热爱生活“乐趣”专题、中华文化“遗迹”专题,热爱科学的“科学精神”专题,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告别童年”。
2.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五年级上册生活启示;六年级下册乐趣,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四)教材中需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2.抓好识字写字教学;3.在作文教学方面要注重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注意让题目和作文贴近生活,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并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融入生活;4.阅读教学要与作文教学衔接,要做到演、讲、写相结合、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自改自评与互改互评相结合。
(五)教学建议
总的宗旨是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实践能力的角度着眼,整合教材内容,拓宽训练的形式和范围,增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实用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非常重要,要重视师生的感知、感受、感悟情感的介入。
在教学中要做到自读为主、质疑交流、活跃课堂、重视阅读、注重练笔,语文学习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阅读,培养呵护学生“我要写”的情感驱动力,营造轻松的练笔氛围,创设实践体验的条件,帮学生充实习作素材,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抒发表述。
二、 核心素养确定
通过北师大教授跟我们分析、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语文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