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学写作的朋友都被下面这些问题困扰过:
满怀激情地开始写,却写了又删、删了又写,这样耗了几天,一篇文章的雏形都还没出来;
满怀期待地发文、投稿,阅读量却少得可怜,所有稿件石沉大海,最后开始怀疑自我;
这样折腾了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当初的激情被磨灭,所有的期待被搁浅,写作成了机械性的重复、消遣式的应付,或者你干脆放弃,觉得自己不是做这个的料。
《写作的禅机》这本书,正中“写作困难户”的下怀,可以说,写作路上碰到的灵感枯竭、自我否定、价值导向不明、缺乏动力等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写作的禅机》的作者是雷·布雷德伯里,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当代美国文学中数一数二的文法家。
他的科幻小说个人风格鲜明,读完不止让人“脑洞大开”,还能引人深思。
雷·布雷德伯里的小说蕴含饱满的情感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科幻作品的刻板印象,开启了科幻小说创作的新篇章。
雷·布雷德伯里在《写作的禅机》这本书中,通过讲述他的写作经历,道出了他的核心写作方法。
书中阐述了喂养好我们的“缪斯神”——写作灵感的方法;
告诉了我们如何做到坚持输出、保证写作产量以及如何发挥想象与激情、保证写作质量;
最后还忠告每一个写作人,应当回归写作的本质,体现出作品真正的价值。
可以说,每个写作人读完此书,都能豁然开朗,找到写作的禅机,在写作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01 向内挖掘:善用头脑风暴,写出源源不断的激情与灵感
雷·布雷德伯里一开始写作也是走“传统路线”的,他的文章无非是模仿自己看过的故事套路,加一两个新奇的点子,勉强混点稿费。
直到二十二岁,他用短短两个小时写了《湖》这个短篇小说,惊爆了整个媒体,这篇文章也在后来的44年中多次再版、经久不衰。
在写《湖》时,雷·布雷德伯里感受到了灵感迸发带来的写作激情,于是他开始探索让灵感源源不断的方法。
最后,雷·布雷德伯里发明了“词汇联想”这个方法:
列一个标题清单,把所有想到的词汇都写下来,然后进行头脑风暴,对词汇进行无限制、无边界的联想。
这种联想让他追溯到了童年时期深刻的记忆,那些来自儿时的梦魇、恐惧、不着边际的想象,甚至是心理阴影,都被雷·布雷德伯里不断挖掘出来,构建出一篇篇奇幻而吸引人的小说。这种向内挖掘的创作过程,也让他渐渐与童年记忆和解,唤醒了沉睡的自我。
很多人写了10万+的字,却从来没达到或保有10万+的激情,又怎么指望有10万+的热度呢?
写作的灵感稍纵即逝,要捕捉脑子里飞速的想法,要保持这种灵感“井喷式”的激情,不妨学学雷·布雷德伯里的“词汇联想法”。
在灵感来临的时候,第一时间、不加修饰地做好记录,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碎片,都可以成为线索,挖掘出你内心更深刻的记忆与思想。
这样,一个个简单的字词都能变成愈渐清晰的片段,片段不断深入,就变成了一篇篇精湛、一气呵成的好文。
如果感觉灵感枯竭,不知道写什么,同样也可以学学雷·布雷德伯里的方法,来一场头脑风暴。
把逻辑、包袱、期望都放下,无所顾忌地写出自己想到的任何词语,打开你的记忆之锁、想象之门,当写作激情尽情挥洒于文章中,写着写着就“卡壳”这种现象将不复存在,你将感受到的,会是如“炫迈”般“根本停不下来”的快感。
02 向外扩张:耐得住寂寞,冲得破禁锢,让写作梦想照进现实
前不久报了一个写作班,有同学问老师:什么时候才可以签约呢?老师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当你写这类文章写够1000篇的时候,再来问我这个问题。
这世上任何成功都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就像胡适曾说过的:“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要想写作成功,无非就是“坚持写下去”这么一个笨办法。当你写了10万+还没成功,那就写到100万+!
在《写作的禅机》里,我们看到了雷·布雷德伯里写作时无限的激情,同样也看到了他在写作路上不懈的坚持。
写作刚开始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但要写出水平,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雷布雷德伯里每天都坚持写两千字,还大量地阅读,包括读自己的旧作,从其中寻找新的灵感。
因为他相信“数量终将成就质量”,当写作和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那些日积月累的努力,终将会给我们一个想要的答案。
另外,雷·布雷德伯里还提出了写作,特别是写科幻类小说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发挥你无穷的想象。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或是禁锢思想,“科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让现实转个弯,用魔法让它听话。”
的确,所有的艺术几乎都在做着同一件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用另一种形式,把未来上演到现实中。
就像1989年上映的经典科幻电影《回到未來II》,里面讲到对20年后的未来——2015年的幻想与预测,不可思议的是,电影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情节竟然和我们如今的社会现实惊人地吻合!在那个时代看来近乎于癫狂的设想——3D电影、全息技术、自动系鞋带的鞋、指纹识别、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磁力滑板、脑控游戏……通通都成真了,这部电影像是施了魔法,把从前的梦想照进了未来世界的现实。
写作,其实也是一个让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每个写作者都应当从现实出发,但不被现实禁锢;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不止步于问题;在沉住气、写好每一个当下的同时,也要放飞心灵、冲向每一个理想。
耐住10万+的寂寞,发挥10万+的想象,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穷的张力去写作,你的文章一定能显现出更大的韧劲,带你走向更美的远方。
03向下放空:从模仿到超越,从执着到超脱,让写作体现自我价值
《写作的禅机》最后道出了“禅”在写作当中的运用。“禅”乃佛教用语,指排除杂念、静坐。
写作的杂念有哪些呢?一是为了名——很多人写文章就为了能出名,能成为大作家或者是以“流量”为王。二是为了利——抱着赚钱的心态去写,认为无法兑现的写作都没用。
雷·布雷德伯里指出,用以上两种心态去写作的人,必定是不幸的,对于作家来说,最大的回报,莫过于读者真诚的赞叹和由衷的爱慕!读者一句:“你的作品实在是太好了!”可以胜过所有的功名利禄。
仔细想想,每次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背着“这篇文章一定要过稿啊!”“这篇文章怎么成为爆款?”等包袱,结果往往会让我们失望。
而当我们放下这些要成名、要赚钱的杂念,为自己写,为读者写,想什么写什么,文章反而一气呵成,不经意就成了“10万+”。可见,撇去浮躁,写出我心,有多么重要!
“静坐”又是什么呢?就是作者所说的“工作,放松,不要思考,再放松”这样一种意境。
前面我们说到,持之以恒的写作练习就是所谓“工作”状态,保持写作量,大量阅读,甚至去不断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是重要的“蛰伏”、积累阶段。
当量变达到质变,我们就能获得新生,找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超越,挖掘出更多写作的价值。
然后呢?然后就是“禅”的精髓:“放松,不要思考,再放松”。有了积累,有了质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开悟”、放空。放下,再放下,抛掉杂念,抛掉思考,抛掉一切,全然的放松,我们才能让写作“真相”显露,看到写作的本质。
这像极了这几年流行的“断舍离”思想,抛掉不必要的物质和想法,最后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回归写作最真实的状态。
也就是说,当你学会放空一切,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写作;
当你不被外界纷扰,不让目标挡住进程,让你的手、你的身体、血液、心脏,甚至你笔下的人物,都顺其自然地做着该做的事;
当你的潜意识随着文字流淌,那你就达到了“禅”的境界,找到了写作的真谛。
灵感会枯萎吗?《写作的禅机》告诉我们,及时捕捉灵感、善于挖掘自我,灵感就会成为一口不断涌出泉水的井,带给您持续的写作激情。
成名要趁早吗?《写作的禅机》告诉我们,执着地写、不设限地想,成名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无需挂碍。
写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写作的禅机》告诉我们,放下、放空、自我超越,找到“禅”的意义,就能找到写作的真谛,获得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