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芦粿也叫玉米粿,是千岛湖有名的一种特色小吃。苞芦粿色泽鲜黄、口味醇厚、裹腹耐饥,是人间最平实的烟火,也是最有意义的佳肴。对于外地食客,吃的是浓香味道,是饮食文化,而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种故土情怀,一种儿时回忆。
做苞芦粿工序复杂,首先得将晒干后的玉米粒碾成细细的玉米粉,然后把玉米粉加水打芡调成糊块状。玉米粉粘性不强,所以打芡这道工序很重要,可以适当加一点面粉,水和粉的比例要拿捏准确。爷爷在世时,十分痴迷粿,每天都要吃。于是奶奶每天一大早就会在锅里烧水,然后按比例倒入粉,用锅铲打芡,这可是体力活、技术活。
打好芡后,热腾腾的粉团就揉团放在面板上。苞芦粿有“实粿”和“菜粿”两种。做“实粿”是用粉芡揉捏出一个个薄薄的小圆饼;做“菜粿”得把预先调制好菜做馅,像包包子那样,包在粉里面,然后压扁做成圆状。接下来的工序就是烙粿了,将锅烧热,将小圆饼贴在锅上,不时翻面。如果是菜粿,则需要在锅里倒些油,包好的粿就可以下锅煎了,煎的过程要时不时翻面,待到粿的两面稍微有点焦黄时,这苞萝粿的香味就扑鼻而来了。
过年时各家各户还会做梳子粿,把粉团压入模版里做好粿胚,放入高山萝卜丝、高山蔬菜腌制的咸菜、农家豆腐等,包成梳子的形状,入蒸笼蒸熟就成一道让人垂涎、美味可口的点心。
做粿程序略复杂,所以做一次至少有二十几个。热粿是最好吃的,配上自制的豆腐乳、咸菜管、腊火腿肉等,绝对是人间美味。如果吃不完,加热也很方便,特别是冬季时每家每户都有火炉,一家人围着大火炉一边取暖,一边吃着火炉上烘的苞芦粿,还有热锅里翻滚的炖萝卜,印证了那句“手捧苞芦粿,脚踏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民间小调。简单的苞芦粿,是历代人们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
如今,爷爷去世多年,奶奶体力也大不如前,我回老家次数也很少,很久都没吃到苞芦粿了。好在爸妈和我一起在温州生活,尽管做粿道具不足,我妈又是食米主义者,但我爸作为正宗的八都人,十分爱苞芦粿及老家的一切食物,得空就会做上几个。于是,我和我爸就对粿当歌,就着小菜,聊聊那些关于粿的故事,想念孤身在家的奶奶,怀念故去多年的爷爷。苞芦粿的味道,是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信念和情感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个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