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被名字吸引的——《我决定活得有趣》,怎样才算活得有趣?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翻开的第一页。
看了几页之后,讶然发现作者居然是蔡澜。这个老先生啊,可能是我知道比较有意思的人了。年纪小一点的时候看过他主持过一档美食节目,除了全国各个知名或不知名的地方美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之外,就剩下蔡澜先生这个人了。那会实在是不喜欢他,因为他随口就是荤段子,插科打诨一点不在话下,流水的美女外景主持,一把年纪了仍然喜欢调戏年轻女子,哪怕对方年纪都可以当他女儿了。可是后来随着接触他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渐渐发现他独特的魅力。
我们先来聊聊蔡澜先生,不如从他的名字聊起。听起来就像“菜篮”对不对?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有点不太礼貌地捧腹大笑来着,幸亏这辈子可能也不见得有幸跟他攀谈几句,不然只怕他随口就要开骂或者大笑了。人家的确有叫“菜篮”的本事,他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并且他本人有“食神”的美称,对于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吃这样的问题,他可谓是行家。
在这本书当中,他反复提到了拍电影以及在片场的生活,不禁让我对他的身份感到好奇,这么一查百科才发现,他除了是个美食家,还是个电影监制、专栏作家、美食节目主持人,而且还是个商人。人有独特的才能不奇怪,一个面面俱到的全能型人才的确是比较少见的,于是我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原谅”了他总是把“做爱”“女人”“八婆”这样的字眼挂在嘴边的习惯,毕竟,可能才子都有点怪癖呢~~~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让我痴迷的香港电影,比如《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还有《城市猎人》等等,都是由他监制拍摄的。
抛开蔡澜的人设,这本书其实也就是一贯的“蔡式风格”,想到什么说什么,随意得很!不过文中的一些观点,也甚是有趣,我在洗澡的时候听着都能笑出来。但是他突然的正经,就像冬日里温暖的温室突然闯进冷冽的寒风,让人一阵寒。
比如:
1.我早已退休了,从很年轻开始已经学会退休。我一只觉得时间不够用,只能在某一时期,做某件事,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终结,随缘吧。
2.“人老了,最坏的是是什么事?”老头安静地回答:“是想起年轻时做过的事。”
3.说回筷子,还记得追问:“为什么要用一世人,一世人有多久?”
父亲慈祥地说:“说久也很久,说快的话,像是昨天晚上的事。”
我现在明白。
如今蔡澜先生已经年迈了,看着他的大半生,的的确确也是秉承着“有趣”这个标准在做每一件事,我们都想做有趣的人,或是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可何为“有趣”?我觉得不过就是做点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最好是那些想起来就能忍不住开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