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六一儿童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近音乐老师和各班班主任正在忙着排练节目。
但排练效果不尽如人意。“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学生站在那里四肢僵硬,语调低沉地哼唱着,眼睛里没有闪现出一丝青春的光芒!”音乐小娟老师抱怨道。
“是呀,我去俺班找小孩儿排练相声,几乎没有举手的,有几个瞎咋呼的让他上台说几句试试,唉,看着台词句子都读不通顺。我又找了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试试,他们都说我不去,我不去!”四班班主任也加入了抱怨的行列。
八九岁,十一二岁的学生,正像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年纪,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学生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呢?是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问题?学校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我不禁扪心自问。
先从学校教育说起。早晨学生7点40入校,8点10分上课,期间30分钟是早读时间。要求学生入室即静,落座即读,禁止说话打闹、私自走动一直到第一节课下课。早读30分钟,第一节课40分钟,一共是70分钟。老师不拖堂还好,如果第一节课的老师拖堂,学生连去厕所的时间都很紧张,更别说喝口水再和同学玩玩了。上午一连四节课,下午1点40入校,2点10分上课,期间30分钟是午写或者读英语。三节课后还要加一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我儿子在他班里快一年了,除了他小组里的三个同学,其他的学生他大部分都叫不上名字,也没有交到一个朋友。像我儿子这样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根本没有机会交朋友。
再说家庭教育。想想我们80后的童年,放学后放下书包就和村里的小伙伴相约一起跳皮筋、丢沙包、捉迷藏,往往是玩得天都黑了也不回家,除非听到大人的呼唤声:“谁谁谁,快回家!吃饭了!”现在的孩子呢,放学后回家就呆在那一百多平方的狭小空间里。在房间写完作业后,就在客厅里看会儿电视。很少和同龄的孩子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