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后的芳菲四月,我再次参观了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南方,有千年第一古刹的美称,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到此游览学习和膜拜。我们去的这天也一样,到处都是游客,可谓人山人海。
现在的白马寺比十几年前的规模扩大了很多,见到寺门时已是入口出十几分钟路程以后的事儿了。寺门依稀还是记忆中的样子,只是和周围的其他建筑比起来,没有了记忆中的宏伟和大气,也少了那份震撼,当然也许是因为人太多的缘故吧!
入了大门,就是一进一进的佛堂,对着佛堂大门的翠柏间立着巨大的香炉,香客们点燃的香火蹿起很高,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檀香味儿,烟雾在绿树枝头缠绕,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一丝丝的紫气。如果屏蔽掉了游客的嘈杂声和孩童们的哭声,很是有些佛光普照的意境。
进了第二道门的时候,正赶上寺里的僧人们用膳的时间。穿着红黄灰各色僧袍的僧人们排着队,低着头,有的嘴里念叨着什么,有的手里数着佛珠,安静又从容地向食堂走去。也许是出于对佛们的敬畏吧!游客们都向他们行注目礼,连说话的声音都低了许多。
寺院里供奉的佛像很多,烧香拜佛的也很多,好多佛像前排了长长的队伍。本来也打算进去让儿子拜拜的,但看到如此情景,只好作罢,找了几处偏殿的佛像拜拜了事。
离开了白马寺的主题建筑,我们去了新建的一些异地佛教建筑。主要是缅甸泰国和印度的风格。
入眼的是一片鎏金的屋顶建筑,在阳光下闪着金黄。泰国的建筑屋顶多曾葫芦型带尖顶,缅甸的则是回旋的圆型一直绕到顶端。但相同的是这些建筑都有一个高耸入云的尖端,也许在他们的意念里,越高越接近佛吧!
印度的建筑是球型的,类似很多地方的球形体育场的样子,灰色的。进入里面,正中间供奉着释迦摩尼像,四面都有蒲团,接受游人的膜拜。一圈的圆形走廊里展示着大量印度佛教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石雕画,认真看的画,绝对可以丰富自己的佛教知识。
参观完这些异地建筑,儿子已经拒绝再走了,所以另一部分景点我们就没去。那里有一个古塔,狄仁杰墓等几处景点,记忆中也是可以一看的。
离开了白马寺,我深感疲惫,天热是一个原因,更多的则是人群的纷扰。看来,下次再来要等到冬天才好,据说那时候的白马寺才像真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