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复习了《世界的气候》专题,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章最难的一节,本节课就是前两节《世界的气温》和《世界的降水》的综合运用。所以说这一节课对于初中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说,理解起来很难,特别是看世界气候类型图或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来明确某一气候类型的世界分布及气候特点。所以这一节内容讲解时要注重看图训练讲解,注重学生对世界气候图的理解记忆。
这一节在讲解过程中不要泛泛的讲全球各地的气候,只要学生看图能知道主要气候类型在哪有分布,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就可以了。主要以亚欧大陆为例来进行讲解,因为考试时对于咱们中国的学生考查有关亚欧大陆的内容更多些。我们教学的目的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有就是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
具体来说一下讲课过程中的问题。首先是导入部分,采用景观图片导入较好,接下来是"自主学习"环节,第一个问题是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学生找出是一年,接下来我让学生比较了天气与气候,然后又返回来讲的气候的两个要素,这个环节顺序安排的不好,感觉把描述气候的时间与两个要素分开了,要先了解了气候之后再对天气与气候作对比比较好。
接下来是回顾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来说的,学生指图说完后都是我对他们进行的评价他们说的不完整时也是我来补充的,这样感觉台上台下有些脱节,如果让台下的同学对台上同学的回答做个补充或评价的话,这样充分运用麻吉星,互动效果就会显现出来。由气温和降水差异过渡到气候的差异这个过渡还可以。接下来先让学生读图找出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这个地方的指导读图方法比较到位。